新华社北京4月1日电(记者 李劲峰、姜刚)清明节前私用警车扫墓、上班时间打麻将、公款吃喝现象重现……近期曝光的多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现象,暴露出部分干部对改作风存在的不以为然等不良心态,致使落实八项规定在一些地方“雨过地皮湿”。改进工作作风应摒弃不良思维,成为基层干部群众的共同呼声。
记者在基层采访了解到,一些地方严格按照八项规定执行一段时间后有所懈怠,不良作风冒出“抬头”迹象。一些接待人员反映,现在有些地方领导来视察,虽以改作风为由不去大酒店,但还得去相对隐蔽的高档“会所”、农家乐,否则就是“不懂变通”;有的地方“选择性”落实,比较注重改进文风和会风,但严控公车私用、公款消费始终不见实招;还有地方干部直言,近期查得严,在外要收敛,至少得“做出点样子”,免得撞上枪口,等过了这阵风该怎么办照旧。
在这些不良现象背后,抱有“改作风难免一阵风”“落实八项规定主要是做给领导看”等思维和观念的干部大有人在。“吃喝玩乐虽叫停、只要不被抓现行”,“改进作风也得一步步来”,这些在上级和公众面前言之凿凿,背地里却我行我素的举动,无疑使八项规定落实打了折扣,也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
一些干部对落实八项规定认识不到位,有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主观不愿“认识到位”者有之,甚至认为长此以往自己的上级领导也会受不了,改作风则会慢慢地不了了之。从客观上讲,除非媒体曝光,违规干部往往只受到“下不为例”的警告或内部通报处分,难以引起对八项规定的敬畏,也在助长种种不良作风死灰复燃。
落实八项规定是中央铁律要求,也是群众呼声所在。各级干部应当充分认识改作风的严肃与紧迫,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此外,应当加大惩处力度,提高违规成本,倒逼干部不敢、不能、不愿延续各种陋习,按八项规定的各项要求树立和弘扬良好工作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