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民生改善是梦想的最好诠释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13年03月24日 20时20分   来源:新华社

3月25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民生改善是梦想的最好诠释
——五论同心共筑中国梦

    新华社北京3月24日电 共筑中国梦,需要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需要民生的持续改善,这是复兴之本、梦想之基。

    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阐明了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凸显出民生工作和社会管理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作用。

    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到“共同富裕”,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几十年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始终是党和政府最重要的工作。中国改革发展的历程,正是在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中不断深化的,也必将沿着这个方向继续推进,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好处。

    中国梦,是对公平正义的向往。实现公平正义,既需要处理好教育、就业、养老、医疗、收入分配等方面的问题,也需要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只有这些得到妥善解决,社会才能安定有序,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正如习近平主席所强调的,“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中国梦,是对改善生活的渴望。这些年来,无论是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社会保障网初步建立,还是医疗、教育等方面不断向前的改革,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农业税免除了,义务教育免费了,职工工资增加了,城市低保标准提高了,农民有了基本医疗保障,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基本思路形成……从生活质量到生态环境,各级政府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拓展着民生工作的内涵与外延。这种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大民生”观,让亿万人民逐步共享发展成果。

    千百年来,中国老百姓企盼的就是“过上好日子”。能够让人们过上好日子的社会,必定是一个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社会。我们深知,这样的中国梦,体量之大,涉及13亿人;范围之广,涵盖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决定了圆梦之途绝不轻松,既需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更需要克勤克俭、辛勤劳动,在推动经济发展中,不断满足民生之需、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中国梦不是空中楼阁。梦想成真,民生改善是最好诠释。将国家的发展落脚在所有人的共同发展上,将梦想的力量凝聚在共同富裕的旗帜下,未来中国定能以稳健有力的步伐,在民族复兴梦想的道路上踏实前行。

迈向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之五

    新华社北京3月22日电 (新华社评论员)当时间指针跃过“两会时刻”,意味着一段新的航程业已开启。两会就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总体要求、主要预期目标和宏观政策。两会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果给人信心,催人奋进,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按照两会决策部署,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开局之年,亿万人民同心同德,意气风发地迈上了改革发展新征程。 >>>详细阅读 

汇集起磅礴的中国力量——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之四

    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新华社评论员)伟大梦想召唤我们不懈奋斗,实现梦想需要汇集磅礴力量。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引领,将13亿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在一起,就能披坚执锐,一往无前。

    一个民族的共同梦想,积淀着这个民族共同的历史、共同的价值和共同的利益,也是整个民族团结奋斗、不畏艰险、奋勇向前的力量之源。“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习近平主席的这一阐述,揭示了中国力量的本质特征和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路径,也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牢记使命、团结一心为中国梦奋斗的有力号召。  >>>详细阅读

 
 
 相关链接
·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男女平等是一种现实权利
· 人民日报评论员:地方两会 会风之外新看点
·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改革不停顿 开放不止步
· 人民日报评论员:在现场,才不会走过场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