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1月21日电(记者 晏国政) 山西近几年来坚持高标准谋划,不断加大现代农业投入,以科技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努力探索农业现代化之路。
改变传统耕作方式 不断增强农产品保障能力
深冬农闲时节,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北田镇朱村的村民们仍在自家的蔬菜大棚里忙碌着。这个只有200多口人的小村庄地处旱垣,村民几年前还依靠种玉米过日子。2006年开始发展设施蔬菜,目前已建起温室大棚150座。正在大棚里忙活的村民赵守国说:“别小看这座棚,每年能产西红柿等蔬菜1万多斤。仅此一项,每年纯收入3万多元。”
作为一个华北内陆省份,长期以来山西每年六成以上的冬春蔬菜依靠外地调运。2010年,山西组织实施了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短短几年时间,越来越多的村庄像朱村一样种上了大棚蔬菜。
“近三年,每年新增设施蔬菜20万亩以上,全省蔬菜冬春自给率已由‘十一五’末的40%提高到55%,农民设施蔬菜人均纯收入385元。越来越多的本地鲜细菜走上了普通市民的餐桌。”山西省蔬菜管理站副站长秦潮说。
园区带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在位于山西省长子县的方兴现代农业示范园内,现代化的工厂化育苗车间绿意盎然,采取无土栽培等先进技术培育的蔬菜秧苗茁壮成长,在荷兰一家种子公司引进的长茄子、西红柿等长势喜人。
园区负责人张红民介绍,园区与中国农科院、山西农大等院校合作,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除了自己培育出系列青椒新品种外,还引进了诸多国内外先进新品种、新设施和现代农业新技术。
据了解,目前山西省已建设各类农业产业园区600个。
山西省农业厅厅长李平社说,在一个自然条件较差、底子较薄的省份,找到一条快速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至关重要。必须坚持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作为重要抓手,聚集资金、技术、人才等先进生产要素,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组合拳夯实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基础
为了充分发挥政策扶持和引领作用,山西制定出台了全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分别启动了杂粮、畜牧、设施农业、水果、中药材等产业工程。2009年至2012年出台50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2012年补贴资金总规模达到50多亿元。
2012年,山西组织开展了以百万农民素质提升和“一乡一站、一村一点”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最后一公里”农业科技推进行动,全年推广农业新技术100项、新品种100个,培训农民105万人,完善建设乡镇或区域农技推广站1075个。
山西省提出,在农业基础设施上,要坚决守住6075万亩耕地保有量、5088万亩基本农田、2300万亩灌溉能力和100亿公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底线。为此,该省大力加强以高标准旱涝保收田、农业节水、沟坝地建设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连续多年实施每年200万亩的中低产田和盐碱地改造项目,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