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1月17日电(记者徐海涛)1.3万名农技指导员常年工作在田间地头、近2000名文化辅导员潜心基层“种文化”、906名副主任以上医师轮岗支援县级医院——日前2013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在安徽启动。通过创新“三下乡”长效机制,安徽的文化科技卫生惠民行动已常驻乡间、深受欢迎。
3年前,受本地医疗技术所限,安徽太和县一名车祸伤者接好了腿骨,皮肤创面却两个月无法愈合。“骨头外露,很容易导致骨髓炎。”恰逢此时,安徽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医生徐静前来对口支援,通过小腿后皮瓣移植手术使伤者创面愈合。两周后伤者出院,一家人在医院门口燃起了感谢的鞭炮。
“应该让短期‘下乡’发挥长期效益。”在徐静支援太和的6个月时间里,不仅治疗病人超过400例,每周还举办一次技术讲座,帮助开展3项新技术项目。通过此后不断派驻高等级医院医生持续帮扶,目前太和县本地医院已多次成功完成危重烧伤病人的抢救治疗。
据介绍,徐静是全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的参与者之一。安徽要求全省29所三级医院支援69所县级医院,每批派驻医师至少连续工作6个月,一批一批“接力”长期定点帮扶。
“注重实效是‘三下乡’活动的价值所在。”安徽省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惠民接力”使文化科技卫生“常下乡”“常在乡”,丰富内容增强吸引力,才能更好地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以“美好心灵”为主题,安徽近期在基层创新发展“群众文化辅导员”,贴近群众组织开展歌舞戏曲、书法美术摄影等文化活动,努力实现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延伸。充分发挥基层文化阵地作用,仅去年底两个月,全省乡镇文化站就组织文艺活动1.2万次,举办各类培训1.5万次,培训53.6万人次。日前,安徽滁州专为9亿农民打造的“中国农民歌会”,获得第四届文化部创新奖特等奖。
为切实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安徽广泛推行“农技指导员”制度,全省1.3万名农技指导员每人包1个村、联系10家农户长期“一对一”服务。目前,安徽粮食生产已连续9年实现丰收,其中2012年增产30.7亿斤,占全国粮食增产总量的近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