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 近段时间,受极寒天气影响,全国多地菜价出现明显上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人士8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为控制部分地区蔬菜价格过快上涨,发展改革委正积极研究落实相关减免流通环节费用,降低流通环节成本等措施。一些地方已开始动用价格调节基金,降低流通环节成本,努力稳定蔬菜价格。
商务部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加强蔬菜等地方储备商品管理,适时投放储备商品。协调相关部门建立应急调运机制,充分利用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组织开展鲜活农产品产销衔接。北方地区要加强与海南、广西、云南等冬季蔬菜产区的协作关系,做好“南菜北运”和反季节蔬菜供应,结合实际情况适时投放冬春蔬菜储备。
农业部要求各地密切关注农产品市场运行走势,搞好鲜活农产品生产、市场动态监测,做好预测预警及信息发布,遇有市场异动突发情况,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应对;配合有关部门,认真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法违规行为,避免不实信息或过度炒作影响农产品市场平稳运行。
农业部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份以来,全国蔬菜价格涨幅较大,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3.65元/公斤,比11月份涨22.4%,比10月份涨35.4%。

菜价“遇寒”咋能翻番?——冬日蔬菜市场见闻
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 8日清晨,年近古稀的吴仁保大爷赶到北京鲁谷七星园小区附近的早市,购买一家人近几天吃的蔬菜,“听天气预报说这几天南方还有雨雪,我得多买点蔬菜放家里。最近菜价涨得太厉害了,小油菜都涨了一倍多。”大爷念叨着。
1月8日,正是寒冬三九开始之日。“菜太贵了,都快赶上肉价了!”近段时间,在遭遇极寒天气的背景下,菜价飞涨,有的品种甚至翻番,一些老百姓直呼吃不起。
菜价究竟涨了多少?为什么会那么贵?连日来,记者走访北京、山东、山西等地,追查原因。 >>>详细内容
数九寒冬看民生:菜价持续猛涨不能只怨天寒
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记者雷敏、王敏、陈炜伟)天寒地冻,在这个28年来最冷的冬天,一边是温度不断降低,另一边菜价不断走高。
菜价不是小事。小小一片菜联系千万家,别看只是涨了几毛钱、几块钱,对低收入者的“菜篮子”来说,增加的不仅是金钱上的负担,更是心理上的负担。肉贵可以少吃,但菜不可以不吃,这也是老百姓切肤之痛喊“菜贵”的原因。
也许有人认为,最近菜价上涨都是天气惹的祸,属正常波动。天寒无疑是菜价上涨的客观原因,但在元旦刚过,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极寒天气仍未过去,南方雨雪甚至有加剧之势,如何为老百姓,特别是低收入者的“菜篮子”减负,让人民群众感到暖心、舒心,却是考量民生之责的一把尺子。 >>>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