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公安部负责人谈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13年01月05日 07时09分   来源:新华社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四大进步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谈《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

    新华社北京1月4日电(记者邹伟、史竞男)近日,修订后的《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以公安部令第125号发布实施。办理行政案件是公安机关最日常、最大量的执法行为,涉及治安、交通安全、消防、出入境等一系列公安行政管理工作,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就此次修改的原因、规范公安行政强制权行使、排除非法证据等问题,公安部有关负责人接受了记者采访。

    严格规定行政强制措施及实施程序

    问:为什么要对《规定》进行全面修订?

    答:《规定》作为一部统一、全面规范公安机关行政办案程序的部门规章,是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的最基本规范之一。公安部此次对《规定》全面修订,主要有三方面考虑:

    一是适应法治建设形势。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对依法行政、公正执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改进、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对提高公安机关依法履职能力,充分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是确保新出台法律正确有效实施。2006年以来,禁毒法、消防法、行政强制法、出境入境管理法等法律陆续制定、修订,对公安行政执法活动作出了新的规定,且许多规定内容需要进一步细化为更具可操作性的程序制度。

    三是巩固、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近年来,公安机关通过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形成了一些规范行政执法的经验和做法,有必要予以总结、提炼,上升为公安部规章。

    问:公安机关在行政执法办案中有着较多的行政强制权,《规定》如何保证这些权力合法、合理地行使?

    答:我们根据行政强制法的规定,结合公安执法实践,对公安机关行政强制措施以及强制执行的程序作了明确、严格的规定。

    一是明确界定公安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范围、适用条件、审批和实施程序。如,对与案件无关的物品、公民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被侵害人或者善意第三人合法占有的财产,不得扣押,与案件有关必须鉴定的,可以依法扣押,结束后应当立即解除。对与违法行为无关的场所、设施,公民个人及其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不得查封。实施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应当当场告知当事人家属实施强制措施的公安机关、原因、地点和期限;无法当场告知的,应当在实施强制措施后立即通过电话、短信、传真等方式通知。

    二是设专章对公安强制执行作出明确规定,包括强制执行的一般程序、代履行、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程序以及中止、终结强制执行等。

    调取证据的程序标准更加严格

    问:在行政案件证据制度设计上,如何保障公平、公正?

    答:为保证公安机关办理的行政案件做到证据确实、充分,经得起检验,我们参照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对行政案件证据的收集、调取以及非法证据排除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我们规定了和刑事诉讼同样严格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非法方法收集的言词证据,即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违法嫌疑人的陈述和申辩以及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被侵害人陈述、其他证人证言,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执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我们也规定了更加严格的调取证据的程序和标准。需要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取证据的,经公安机关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开具调取证据通知书。必要时,公安机关应当采用录音、录像等方式固定证据内容及取证过程。收集调取的物证应当是原物,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拍摄或者制作足以反映原物外形或者内容的照片、录像。收集、调取的书证应当是原件。在取得原件确有困难时,可以使用副本或者复制件。书证的副本、复制件,物证的照片、录像,要经与原物或原件核实无误或者经鉴定证明为真实的,才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有四大进步

    问:此次修订《规定》,如何对公民基本权利进行更好地保障?

    答: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大量积极主动的探索实践,形成了一些经验,在《规定》修订中也有充分体现。

    一是询问程序进一步规范,保障犯罪嫌疑人的人身权。考虑到各地公安机关按照公安部执法规范化建设的统一要求,普遍进行了办案场所规范化改造,并在办案区安装了电子监控设备,规定询问违法嫌疑人应当在公安机关的办案场所进行。询问查证期间应当保证违法嫌疑人的饮食和必要的休息时间,并在询问笔录中注明。

    二是涉案财物和嫌疑人随身财物的管理制度更加规范,保护当事人的财产权。

    ——对涉案财物实行统一管理。公安机关涉案财物管理部门和办案部门应当建立电子台账,对涉案财物逐一编号登记,载明案由、来源、保管状态、场所和去向。办案民警应当在依法提取涉案财物后的24小时内移交涉案财物管理人员,并办理移交手续。

    ——加强保证金管理。公安机关应当指定办案部门以外的法制、装备财务等部门负责管理保证金。严禁截留、坐支、挪用或者以其他任何形式侵吞保证金。

    ——妥善保管违法嫌疑人的随身财物。对违法嫌疑人随身携带的与案件无关的物品,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予以登记、保管、退还。

    三是执法程序更加公开透明,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监督权。公安机关接受案件时,应当制作受案回执单,交报案人;应当在受案回执单上写明案件查询方式和联系方式,以方便报案人查询案件进展情况。

    四是行政处理决定程序更加严格,确保裁决合法合理。为避免执法的随意性,在当场处罚的实施程序中,增加“收集证据”要求,规定应当口头告知违法行为人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告知违法行为人依法享有的陈述权和申辩权,并充分听取违法行为人的陈述和申辩。涉及卖淫、嫖娼、赌博、毒品的案件,不适用当场处罚。行政拘留处罚只能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或者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决定。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修订出台

    新华社北京1月4日电(记者史竞男、邹伟)记者4日从公安部获悉,公安部近日发布全面修订后的《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进一步补充完善了公安行政强制、证据收集、涉案财物、执法公开等制度。修订后的《规定》已于1日起实施。

    《规定》严格规范了公安行政强制措施的使用。如,规定对与案件无关的物品、公民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被侵害人或善意第三人合法占有的财产,不得扣押。实施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应当场告知当事人家属实施强制措施的公安机关、原因、地点和期限;无法当场告知的,应在实施强制措施后立即通过电话、短信、传真等方式通知。 >>>详细内容

公安部公布全面修订的《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记者 邹伟 杨维汉)记者26日从公安部获悉,为保证正确贯彻执行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公安部近日发布修订后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对1998年发布的原规定作出全面修订。“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和“严禁刑讯逼供”被写入总则。

    《规定》共14章、376条,其中新增107条,修改244条,对律师参与刑事诉讼、证据制度、强制措施、立撤案、侦查措施等方面作了较大幅度的修改;还对管辖、羁押、执行、特别程序、办案协作、外国人犯罪案件办理、刑事司法协助和警务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完善。《规定》将于2013年1月1日与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同步实施。 >>>详细内容

 
 
 相关链接
· 公安部:感谢遵守新规广大出行群众和驾驶人朋友
· 公安部:元旦假期交通安全形势平稳 道路秩序良好
· 公安部交管局:新交规首日显现文明交通新气象
· 公安部部长郭声琨向全国公安民警及家属发慰问信
· 公安部部署恶劣天气交通应急管理和春运准备工作
· 公安部部署开展“除火患、保平安”冬春专项行动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