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12月5日电(记者刘宝森、席敏)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5日通报,截至11月底,山东境内的南水北调截污导流工程全部正式投入运行。这些工程每年可截蓄导用中水2.06亿吨,消化COD(化学需氧量)4.49万吨、氨氮3121吨,对保障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调水干线水质,推进沿线生态文明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
据山东省南水北调局介绍,山东省截污导流工程共21个项目,分布在干线沿线济宁、菏泽、德州等7个市、30个县市区,其作用是将污染治理达标后的中水进行截蓄导用,在调水期间使其不进入或少进入调水干线,确保干线调水水质。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点在山东,关键在治污。为达到进一步削减污染物,改善沿线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目标,山东省在截污导流工程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将截污导流工程拦截和导流中水功能创造性地调整为截、蓄、导、用中水,并与当地防洪除涝、灌溉、生态保护等工程结合实施。除每年消化利用中水,削减COD、氨氮等污染物指标外,还新挖、扩挖河道198公里,新建、重建排灌站79座,新建、改建交通桥、生产桥116座,可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00万亩,大幅提升工程区域内河道防洪除涝能力,改善工程区域内群众生产、生活交通条件。
统计显示,截至11月底,南水北调山东段完成投资208.67亿元,分别占工程总投资和下达投资计划的95.04%和98.31%。按照规划,今年底前东线主体工程将全部完工,调水干线水质达标。
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目前在建的是东线和中线,其中2002年开工建设的东线将于2013年实现通水。通水后将解决调水线路沿线和胶东地区的城市及工业用水,改善淮北地区的农业供水条件,并为向河北、天津应急供水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