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11月29日电(记者王衡)记者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获悉,截至目前,《甘肃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中的游牧民定居工程已全部完成,比原计划提前1年,1.45万户、7.37万名藏族牧民群众过上了定居新生活。
甘南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黄河水源补给地。由于气候变化和过度放牧等,近年来甘南湿地、草场出现大面积退化,鼠害、虫害泛滥。针对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甘肃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在2007年底启动实施。该规划包括生态保护与修复、农牧民生活生产设施、保护支撑体系等三个方面,其中作为子项目的游牧民定居工程总投资13亿多元。
甘南州发改委副主任王宏伟说,这一工程是甘南州迄今唯一的游牧民定居工程。项目区6个县市完成定居点176个、住宅14524套的建设任务;建设暖棚2.86万平方米,硬化巷道、村道142公里,铺设人畜饮水管道189公里,架设农电线路近463公里,新建和改建学校47所,配套建设82所卫生院(室),新建村委会700平方米,新建敬老院3所。
通过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甘南牧区居住难、行路难、用电难、吃水难、通讯难、上学难、看病难等民生问题显著改善,广大藏族牧民享受到交通、供电、供水、通讯、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
据介绍,定居工程还带来生态效益。牧民定居后,通过发展舍饲圈养可转移超载牲畜116.19万个羊单位,使77.46万公顷草场减轻载畜压力,基本实现草畜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