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11月12日电(记者 李荣)有“远东气象第一台”之称的上海徐家汇观象台12日纪念其成立140周年。世界气象组织授予其证书,表彰其连续140年无一日中断收集的长时间序列气候资料对全球气象研究的贡献。徐家汇观象台成为全球“世纪气候站”之一。
据了解,上海徐家汇观象台成立于1872年,是一座集气象、天文、地磁等于一体的观象台,在国际气象史上有着较高的地位,受到国际气象组织的高度评价,有“远东气象第一台”之称。
记者查阅了徐家汇观象台的历史资料,它于1872年12月开始气象观测。1879年,运用单站气象要素分析,首次较准确地作出台风预报,揭开了上海天气预报的序幕。1882年,徐家汇观象台在中、西文报纸上向公众发布天气预报,所用资料除中国本土、沿海灯塔站的气象报告以外,还有亚洲北部和西南部的一些天气报告。1884年,外滩信号塔建成,开展信号服务,并在上海外滩海关大楼对面的布告栏中逐日公布相关重要港口的天气实况。1895年,在这里绘制出了中国首张东亚地面天气图。
徐家汇观象台作为国际知名的观测台,19世纪末,其联络网络已经北及西伯利亚,南至马尼拉,东到日本,西至印度半岛,并向中国沿海各地气象台及航海船舶发布气象消息,是当时报告航海船舶气象的中心。从1920年3月1日起,在通过无线电台播发日常气象公告后,又增加了每天11时和17时发布的高空气流情况,开展航空服务。此外,作为世界三大测量基准点之一,徐家汇观象台曾经于1926年、1933年2次参加国际经度联测。即使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等历史动荡,徐家汇观象台140年间的观测资料从无一日间断,这些详细的数据资料至今也极具研究价值。
在国际气象界,观测业务持续百年以上的气象站,即为“世纪气候站”。长期持续的高质量观测资料,对于人们研究气候系统的变化至关重要。为此,世界气象组织正致力于将拥有百年以上观测资料的气象台站及这一期间的气候参数观测资料进行认定和整理编撰,在全球气候服务框架范围内推广长期气候观测资料的应用。徐家汇观象台是中国推荐的“世纪气候站”。
上海市气象局局长汤绪表示,上海气象部门已与世界气象组织合作开展了“上海城市气象与环境研究示范项目”,上海市“多灾种早期预警国际示范项目”已经成为全球城市防灾减灾的典型案例,被国内外气象部门学习借鉴。当前,中国气象局和上海市政府正在共同推进上海率先实现气象现代化,并共同支持和推进国家气象业务应急备份中心、海洋气象和台风预警中心、大城市精细化预报、多灾种早期预警等项目建设,突出城市与海岸带特点,全面提升服务上海、服务华东区域和服务全国的能力,使上海气象整体实力接近或达到同期世界大城市的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