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四法宝保粮食九连增-水稻大县湖北监利农村见闻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12年11月05日 11时18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武汉11月5日电(记者 刘紫凌、李思远)“不用缴税,还有补贴,旱涝保收,我们当然乐意种粮!”在全国水稻大县湖北监利,正赶着收割晚稻的汪桥镇种粮大户江齐春对记者说。

    江齐春今年57岁,共种植250多亩水稻。依靠科技种田,机械化种田,他的水稻亩产已由十年前的800多斤增加到现在的1300多斤。今年,他又喜获粮食大丰收,算上即将收完的晚稻,预计要收近40万斤稻谷。总的算下来全年毛收入约50万元,刨去化肥、人工等投入,净收入在20万元左右。

    今年,监利县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县农业局副局长李诗信说,“粮食年年丰收,连续增产,靠的是四大法宝:一是政策,二是科技,三是人努力,四是天帮忙。”

    这些年国家重视农业发展,推出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不仅给予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还设立粮食最低保护价,给农民吃了定心丸。

    黄歇口镇农民胡继兵说:“记得2001年至2003年,水稻价格最低时3毛多一斤,每亩收入300多元钱,交完180元税费,除去农药肥料花费,基本上是倒贴钱种田。”

    “如今稻谷丰收根本不必愁卖,商家会按保护价主动到田里来收,卖粮难的现象一去不复返了。而且不用缴税了,卖的钱都是实实在在的收入。”胡继兵说。

    “有了好政策,要做到粮食产量稳步增长,还得依靠科技生产。采用测土施肥、统防统治,水稻轻简化栽培等一些科技手段,现在在全县农村已司空见惯。”李诗信告诉记者。

    “乡里的农业技术人员经常来到田间地头,观察庄稼长势,现场进行指导。到了生产关键节点,技术人员还会发短信提醒,下一步该干什么,需要注意什么。”采访中,一些农民边说边拿出手机给记者翻看短信。

    多年来,为保粮食增产,监利县农业部门在全县推广使用高效低毒农药,虽然单价贵一些,但是毒性低、药效长,对提高稻谷产量和质量有好处。没有农药残留,稻谷俏销,价格也高了,总体上更划算。

    监利县近年主推7个高产优质品种,改变过去50多个品种争雄的杂乱局面,鼓励农民标准化、集中成片种植,避免了交叉扬花影响稻谷生长,也方便商家大规模收购,不会再出现加工的一袋米中有多个品种的现象。

    监利县还探索建立了水稻工厂化育秧基地,试点实行“集中育秧+机器插秧”技术。今年,经过合作社集中育秧加机器插秧的1万亩田地,每亩要比一般田地多产约100斤,仅这一项就为国家多贡献粮食约100万斤。明年,这项技术将在全县大规模推开。

    监利县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兴修水利,有效增强了农田的抗旱和排涝能力。去年监利遭遇50年一遇的大旱,由于抗灾措施及时,粮食产量没有出现减产,反而稳中有升。

    “种粮有效益,农民积极性高涨,自然就会加倍努力。”汪桥镇党委副书记李晓兵说,他们镇共有2万多劳力,百分之七八十都外出打工,曾一度出现庄稼地没人种的现象。县里号召建立村级协调机制,加快土地流转,促进规模化种植后,现在像江齐春这样种100亩以上土地的种粮大户,全乡就有20多个。

    李诗信说,正是依靠政策、科技、资金这三驾马车,再加上天道酬勤,从2004年开始,监利县水稻产量连续9年实现稳步增长,今年水稻产量将达28.5万斤,粮食总产量将超过30亿斤。

 
 
 相关链接
· 广西农机化水平快速提升 水稻耕种收跨进中级阶段
· 盐碱地变成高产田——吉林省西部水稻秋收见闻
· “北大仓”水稻种植户抢收秋粮
· 种植户应对极端天气 水稻育秧大棚变“晒场”
· 近10年东北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单产大幅提高
· 宁夏百万亩水稻进入全面收获期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