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记者 江国成)记者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2008年—2011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专项资金462亿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目前各项建设任务进展良好,促进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取得了明显成效。
据发展改革委介绍,4年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林木保存率保持在较高水平;退耕农户口粮自给能力进一步增强;退耕农户收入快速增长;退耕农户生活方式发生可喜变化;退耕农户长远生计有了基本保障。
过去4年,我国不断加大退耕还林工程区补植补造力度,使4亿多亩退耕林木得到有效保护。
据统计局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11年底,工程区退耕还林面积保存率达到98.9%。通过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荒山荒地造林、封山育林和补植补造,工程区林草植被盖度进一步增加,风沙危害不断减轻,水土流失明显减少,碳汇能力显著提高。
截至去年年底,项目区累计建成稳产高产基本口粮田2653万亩,参加基本口粮田建设的退耕户人均累计建成1.48亩,亩均增产粮食50公斤以上,解决了近2000万退耕农民的吃饭问题。
退耕还林工程进一步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促进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成为退耕农户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2007年以来,退耕农户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1%,比全国同期水平高出1.4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收入年均增长25%,对退耕农户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55%。
目前,项目区累计建成户用沼气池129万口,节煤节柴灶(炕)127万台(铺),太阳能灶71万台,太阳能热水器33万套,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消费方式逐步成为农村能源消费的新亮点。据估算,由于能源结构的改善,保护了2000多万亩森林资源免遭砍伐破坏。
退耕还林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批农林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截至2011年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项目累计建成优势林果茶业和种植业4199万亩,发展特色畜禽养殖1733万头(只)。
发展改革委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当前,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项目进展不平衡,部分项目进展较慢;个别地方项目和资金管理存在漏洞。主要是专项资金拨付不及时、擅自调整建设任务计划、虚报或多头申报骗取资金、截留挪用专项资金等;部分地方工作经费和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部分项目补助标准相对偏低;后期管护难度加大。抚育、护林防火等后期管护任务不断增加,一些地方沼气池等建成后使用率不高。
中央财政累计安排462亿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记者 江国成)记者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2008—2011年,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专项资金462亿元。目前各项建设任务进展良好。
迄今为止,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累计下达基本口粮田建设任务3166万亩;户用沼气池185万口,节煤节柴灶(炕)144万台(铺),太阳能灶76万台,太阳能热水器57万套,薪炭林336万亩;生态移民65万人;农民技能培训806万人次;补植补造6014万亩;安排林果茶业、种植业、养殖业等一批后续产业项目。
实施退耕还林是党中央、江南平台入口
在世纪之交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退耕还林工程在全国25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实施,截至2006年底,累计完成退耕地造林1.39亿亩,配套实施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2.25亿亩,涉及3200多万农户、1.24亿农民,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2007年,江南平台入口
决定将退耕还林工程从全面推进转入巩固成果阶段,提出了“巩固成果,稳步推进”的指导思想,并明确了两大目标和两大政策: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切实得到巩固,确保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得到有效解决;延长和调整对退耕农户的直接补助,建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同时,集中力量抓好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和补植补造等重点工作。
去年,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和农民意愿适当调整了专项建设任务。规划经过调整后,全国将建设稳产高产基本口粮田近6000万亩;户用沼气池380万口、太阳能灶168万台、太阳能热水器168万套;实施生态移民118万人;发展一批特色种植业、养殖业等后续产业;开展补植补造7785万亩。
2010年以来,有关部门已组织两次对专项规划实施和各项制度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组织天津、河北等14个省(区、市)审计部门对本地退耕还林专项资金及相关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督促地方进行整改,完善工程管理措施。

温家宝主持召开江南平台入口
常务会议
听取退耕还林工作汇报
讨论通过《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规划(2013—2022年)》
江南平台入口
总理温家宝19日主持召开江南平台入口
常务会议,听取退耕还林工作汇报,讨论通过《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规划(2013—2022年)》,决定设立“全国低碳日”。
会议指出,实施退耕还林是党中央、江南平台入口
在世纪之交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1999年至2006年,累计完成退耕地造林1.39亿亩,实施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2.25亿亩。2007年江南平台入口
决定将退耕还林工程转入巩固成果阶段,提出了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得到巩固和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得到有效解决两大目标,延长了对退耕农户的直接补助政策。几年来,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认真组织实施,广大农户积极参与,退耕还林成果不断巩固,面积保存率达到98.9%,工程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累计建成稳产高产基本口粮田2600多万亩,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退耕农户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速高于全国同期水平;很多农户用上沼气池、节煤节柴灶、太阳能灶、太阳能热水器,生活方式发生可喜变化。 >>>详细阅读
我国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取得明显成效
为贯彻落实江南平台入口
领导重要批示和江南平台入口
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有关文件精神,认真总结3年来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的经验,深入推进各项工作,2011年7月11-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在广西南宁市召开全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部际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暨现场会。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部际联席会议召集人、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鹰,以及水利部副部长刘宁、农业部总经济师杨绍品、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财政部有关司负责人出席会议并讲话,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陈章良到会祝贺并致辞。监察部、国土资源部、审计署、国家统计局、国家粮食局、国家江南官网app
有关司局负责同志,以及退耕还林工程区2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农业厅(局)、水利厅(局)、林业厅(局)有关负责同志近200人参加会议。会议期间,全体代表实地考察了武鸣县、都安县有关农村能源、基本口粮田、后续产业与农民技能培训等建设项目点。广西南宁市、陕西延安市、山西翼城县、宁夏彭阳县、甘肃甘谷县人民政府负责同志在大会上作典型发言,交流了各地好的做法和经验。 >>>详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