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礼!向着家的方向
——记成都军区云南彝良地震灾区应急兵站站长王登华
新华社云南彝良9月9日电(李宣良、张金华、王德思)
立正,绷紧全身,向着家的方向,敬礼!
50岁的王登华压抑许久的泪水夺眶而出。
作为成都军区驻滇联勤某分部副部长兼云南彝良地震灾区应急兵站站长,在保障部队救灾与回家为母亲处理后事之间,这位解放军大校以这样的方式选择了前者。
9月9日凌晨两点,已经20多个小时没有合眼的王登华正在指挥部队搭建帐篷,突然,一条短信发来。
“母亲去世,速归。”瞬间,这个身高近一米八的汉子懵在原地。王登华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也是母亲一向最疼爱的孩子。母亲今年77岁,身体一向不是很好,王登华早就想回家探望,可忙于工作的他一直没能挤时间。
一旁的兵站政委陈文察觉不对,拿过手机一看,一把抱住王登华:“老王,你要撑住。”
“快,还有更多的救灾官兵要入驻,速度还要再快一点。” 已经红了双眼的王登华,一边指挥官兵们搭建帐篷,一边独自走向照明灯外的阴影。
作为王登华十几年的老战友,陈文知道,这个湖南汉子在面临灾难时有多么坚强:汶川地震,他率领380名官兵、80台车辆,冒着余震、飞石、泥石流和塌方的危险,紧急从昆明机动1000余公里,连夜赶赴绵阳完成兵站展开工作。他不顾个人安危,多次深入重灾区,行程23万公里,带领部队接收各类后勤物资3840余吨,运输油料220吨,为近5万救灾部队提供后勤保障,所带领兵站荣立集体二等功……
面对亲人的离开,王登华选择沉默,但陈文第一时间向上级作了报告。
“老王,安心回家,救灾工作我们会安排好!”分部部长、政委多次关心。
“不用!”王登华抹去眼泪,“把灾区部队保障好,把灾区群众照顾好,就是对母亲最好的怀念!”
话说完,王登华又跳上油料车队,去往震中为救灾部队加油。
如今,救灾部队开进到哪里,王登华就安排油料、军需等车辆跟到哪里;哪里有伤员需要救治,王登华总会嘱咐医疗队第一时间赶到……
9日中午,王登华又带领炊事车开进灾民安置点,挽起袖子洗米切菜,与战士们一道为受灾群众制作热食。
“安置点里需要补充的生活用水、药品、食物,要及时掌握。”瞪着布满血丝的双眼,王登华对身边的后勤助理说。
行走在灾民安置点,王登华最不忍面对的,是一个个失去亲人的孩子那无助的眼神。
他常会蹲下身子,抚摸着孩子们稚嫩的肩膀:“不用怕,解放军就是你们的亲人。”
“作为儿子,重孝在身,我很想回去为母亲治丧;作为指挥员,重任在身,我更清楚肩上的责任。”王登华说。
闻听王登华的事迹后,灾区军民在深感敬佩的同时,纷纷表示将以他为榜样,更好地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应急兵站军务参谋孙伟说:“在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站长毅然决然地选择履行军人的职能使命,把伤痛埋在心底,坚守工作岗位。我们全体官兵决心像他一样,不管什么情况下都坚守使命、不辱使命。”洛泽河乡受灾群众刘天明说:“王站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了子弟兵对人民群众的赤诚大爱。有党和政府,有解放军官兵,我们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