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29日电(记者韩洁、周英峰)尽管今年以来全国财政收入增速出现明显下滑,但29日公布的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显示,国家民生支出力度丝毫不减,为承受经济下行压力的2012年带来更多“温暖”。
受江南平台入口
委托,财政部部长谢旭人29日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作关于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报告显示,今年前7个月,在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1.6%,增幅同比下降18.9个百分点的背景下,全国财政支出实现了23.4%的增长,其中民生等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
从中央预算的支出情况看,前7个月中央本级用于科学技术、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交通运输等方面的支出增幅均超过20%,教育支出增长14.6%,节能环保支出增长16.4%,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10.7%,均高于中央本级收入增幅。
“今年中央财政将集中财力办好几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事。”在今年两会期间举行的记者会上,谢旭人曾如是说。
根据今年的预算报告,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安排合计13848亿元,比上年增长19.8%;用在农林水利、公共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等方面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支出安排合计15124亿元;此外,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大部分也将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越做越大的“民生蛋糕”折射出党和政府更加浓郁的民生情怀。
以教育为例,预算执行报告显示,今年以来,中央财政在方方面面加大了教育投入,如全面落实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拨付资金156亿元,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拨付资金809亿元,切实保障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和落实“两免一补”等一系列政策;拨付资金130亿元,继续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落实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政策,拨付资金78亿元,支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平接受义务教育,2900多万名学生从中受益……
不仅仅在教育方面,仔细翻阅今年的预算执行报告,一个个鼓舞人心的数字,表明了政府兑现民生承诺的坚定决心:
——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加大,中央财政拨付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1648亿元,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并相应提高报销水平,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人数超过13亿人。
——不断扩大“社会保障网”,中央财政拨付资金560亿元,从7月1日起实现了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全国范围的城乡全覆盖。
——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拨付资金146亿元,保障博物馆、公共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多举措推动文化企事业单位改制改革。
——大力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中央财政已下达补助资金1953亿元,比2011年实际下达数增加240亿元,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已开工580万套,开工率77.8%。
“真金白银”的投入,让更多百姓共享发展成果。谢旭人表示,今年以来,中央财政进一步强化“三农”、教育等重点民生资金的监督,下一步在继续加大投入、着力保障重点支出的同时,将严控“三公经费”等一般性开支,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同时加快转移支付资金的下达进度,特别是将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支出尽快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