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黄河防汛抗洪主动权
——宁夏迎击黄河30年来最大洪峰纪实
新华社银川8月28日电(记者马俊、邹欣媛)25日,黄河宁夏段迎来3300立方米/秒的超大流量;26日,防汛部门发布警示,宁夏将迎来4000立方米/秒的洪峰……面对30年一遇的洪水持续过境,宁夏防汛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科学防控,使洪水处于可控状态。
黄河标准化堤防迎来“大考之年”
今年入汛以来,由于黄河上游降水偏多,宁夏地区接连暴雨、大暴雨,黄河宁夏段迎来1981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流量最大的洪峰。汛情紧急,402公里黄河标准化堤防能否缚黄龙?
近日,记者驱车沿黄河标准化堤防采访时看到,虽然黄河波涛汹涌,但宽达24.5米的堤防安稳牢固,沿黄村庄秩序井然。
这一切得益于宁夏不断提高工程防洪能力。2008年,为改善黄河河道行洪能力,宁夏开始建设402公里黄河标准化堤防。2010年,堤防建成,构筑起一道坚实有力的防洪保障线和抢险交通线。吴忠、青铜峡、银川市区段防洪标准提升为50年一遇,堤防等级为3级,其余河段为20年一遇,堤防等级为4级。
同时,以改善沿河城乡交通条件、保障防汛抢险运输为目标,黄河标准化堤防上修建了比照一级公路标准、双向六车道的路面,全天候、全方位、无障碍的防洪保障线和抢险交通线初步建成。
在大堤上,吴忠市水务局副局长严清宁告诉记者,此次防洪黄河标准化堤防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实证明,它经受住了近期大洪峰的考验。
超前防汛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洪水多大流量,过境会造成多少损失,我们无法完全控制和预测,防汛抗洪能做到的唯有超前部署,做好预警,整合协调,畅通信息。”自治区水利厅副厅长毕廷和说。
面对大流量洪峰,宁夏先后召开了4次相关会议超前部署防汛工作:积极加强与气象水文部门的联系会商,将信息第一时间传达到各相关市、县(区)等进行超前预警;明确防汛形势及时启动三级应急响应,完善水情信息报送机制;及时将水情、汛情告知公众,提高公众避灾防灾意识。
汛情就是命令!沿黄各县区日夜守卫,抢险队伍时刻准备投入“战斗”。在巡堤查险、迎战黄河大水时,抗洪抢险人员随时能通过手机获知黄河水情及流量信息,各类大型的抢险工程机械和物资可以直接运抵堤防。
截至目前,宁夏共组织1.5万人,大型机械1500多台套,投入石料26万立方米,土方32万立方米,加固和修建重点段落堤防、护岸38处23公里,加高支流堤防12处21公里,封堵穿堤建筑物230多处。
吴忠市金积镇叶滩湖是近期汛情最紧急的地段,急需除险加固。记者在现场看到,当地群众身着救生衣,操作挖土机来来回回取土加高加固土坝。
从8月1日开始一直在此坚守的金积镇秦坝关村党支部副书记丁有贵说:“我们在黄河边生活,第一次见这么大的水。村里投入1000多个工(日)进行了3次加固,还安排了8个人昼夜值班巡查,有险情及时上报。”
目前,宁夏采取区、市、县、乡、村五级深入一线防汛抗洪,进行防汛抗洪的全面动员。各级领导进入汛期后全线巡查,具体险工险段布置专人蹲点看护。
绷紧抗洪弦确保大水无大灾
截至目前,宁夏洪水引发的灾情仍在可控范围内。据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统计,受黄河洪峰过境、水位持续上涨影响,宁夏沿黄10个市县区22个乡镇约12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宁夏目前共转移滩区人员1034人,解救被围困群众164人;滩区2700多亩鱼池进水,20.3万亩农作物、经济作物受淹。
目前,黄河防汛已进入关键阶段。根据中长期天气预测,8月中下旬到9月,黄河上游流域降水仍偏多,主要支流发生较大洪水几率偏高。预计8月下旬,黄河宁夏段最大洪水流量或将达4000立方米/秒,黄河宁夏段在目前水位基础上还将上涨。
自治区水利厅厅长吴洪相说,针对当前黄河大流量仍在持续,河道防洪工程长期高水位运行等特点,水利部门将全力做好巡堤查险和各类突发险情处置,对防洪工程薄弱点进行全面加固处理,最大限度避免洪灾损失。同时,切实加强河道范围种植养殖作业和游玩人群的管理,严格各类船舶运营监督,强化工程抢险施工安全控制,有效避免意外伤亡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