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22日电(记者张淼淼、卢国强、李亚红)被高温连续煎熬多日的北京市民谁曾想到过,一场被热切盼望的“降温雨”竟会来得如此凶猛!
21日10时至22日6时,特大暴雨雷电肆虐京城整整20小时。十多人死亡、路面塌方31处、5.7万群众转移、8万人被困机场……全城进入应急防汛状态,交通、公安、消防、防汛、排水、急救等多部门10万干部连续奋战、全力救灾,万千群众彻夜难眠、守望互助,演绎最令人动容的“北京精神”。
61年最大暴雨 63处道路积水
“这次暴雨橙色预警,确实是北京市自有气象预警制度之后的首发。”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继松从事气象预报事业多年,在他的印象中,北京没下过这么大的雨。
截至21日22时,北京20个国家气候观测站的平均降水量已达到163.7毫米,这是北京自1951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观测到的最大值。北京市气象局气候中心主任郭文利说,已经十余年干旱少雨的北京城遭遇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凶猛、最持久的一次强暴雨。
数据显示,21日10时至22日6时,北京全市平均降雨170毫米,城区215毫米,最大降雨量出现在房山河北镇,达到460毫米。
京城部分地段的积水可以用“骇人”形容。63处道路积水,积水30厘米以上的路段有30处。记者21日19时左右在莲宝路看到,过马路的人们都在齐腰深的水中前行,而立水桥城铁南侧的积水更是形成了一个天然“游泳池”。
22日10时左右,蓝天微风,阳光和煦,但暴雨肆虐的影响仍未结束,北京五环路、六环路往京港澳高速附近、铁路桥下等地段积水仍然达到2、3米,还需要时间才能恢复通行。因抢险救援,京港澳高速公路采取临时封闭措施,导致出京方向在杜家坎收费站等路段出现长时间拥堵。
强降水导致京港澳高速公路16公里处一铁路桥下严重积水,多台车辆被淹,22日上午已发现3名遇难者的遗体。记者14时许在现场看到,积水路段约1公里,水最深处超过2米,隐约可见十余辆被淹车辆的车顶,一辆大轿车仅露出一个车顶。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不排除有小客车被完全淹没,不排除有人员仍在被淹没的车内。
20小时奋勇救灾 大爱温暖雨夜
暴雨凶猛,北京大爱温暖雨夜。
面对灾情,是心急如焚、连续20多个小时奋战在抢险一线的人们,是公安、交警、电力、消防队员、排水工人、急救医务人员等千千万万基层工作者的忘我奉献。
21日17时20分许,北京市公安局向阳路派出所所长李方洪再次冲入积水严重的凤凰亭村救助群众时,被一根落入水中的电线击倒,不幸牺牲。从当天中午开始,他已带领民警先后救出50余名被困群众。许多一夜未眠、刷微博等消息的网民第一时间为李方洪“点”亮蜡烛。
北京市石景山区是21日降水比较集中的区域之一。石景山区北新安村等几个村庄,道路积水一度超过50厘米,积水最深处达2米,一些老人、儿童被困村内。北京消防部门紧急出动冲锋舟,紧急救援村里被困群众。
“村子地势不平,一些水浅的地方冲锋舟过不去,消防战士就徒步进村,把被困的老人、孩子背出来,再送上冲锋舟,他们不上船,在水里推着船走。”目击者说,道路不平,再加上担心有井盖被水冲开,战士只能边走边摸索,经常滑倒在水里。
21日21时,广渠门铁路桥下一片汪洋。119指挥中心赶赴现场救援。一名年轻女子被困深水区北侧路边树上,雨水已淹至女子颈部。中队长盛远健、班长居涛和专勤员王辉立即组成的抢险救援组,利用绳索和救生衣泅渡至女子所在位置,最终将其救出。这个雨夜,这个临时组成的救援组一直在周边深水区侦查,直到确认所有被淹汽车内无被困人员。
北京急救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急救中心从21日14时3分接到第一通大风掀起房屋顶棚,砸到5个人救援电话后的20多个小时里,电话就没停过,共接听各类求援电话7214次,共派出救护车648车次救援650余人,大部分伤者都是在暴风雨中受伤的。急救中心工作人员连续奋战,很多人从21日夜里到22日中午一直在救援。
21日12时至22日6时,消防部队共出动警力1867车次、13096人次,解救、疏散被困群众。至22日中午,仍有651名消防官兵奋战在82个救援现场。
21日晚,房山区青龙湖镇被山洪围困的390名群众、老师和孩子们的安危揪着所有人的心。接警后,消防总队迅速调派总队及房山支队共50名攻坚组队员赶赴现场进行救援。救援途中,突击队员克服公路中断,车辆无法前行等困难,人均背负30公斤装备,在当地群众的带领下,徒步绕行山路10公里赶到现场。4时许,天刚蒙蒙亮,救援人员就开始通过小木船往校内运送矿泉水、面包、火腿肠、牛奶等食品。6时15分左右,有3名学生率先被船接出。截至22日中午,受困的351名学生以及包括6名外籍教师在内的60余名教职工全部脱险,无一伤亡。
危急中的“守望相助”
在这个暴雨肆虐的夜晚,许许多多的普通人用自己的行为点亮了自己和别人心里温暖的蜡烛。
从21日到22日,微博上的热点话题一直都是“北京暴雨”。从网民最初的转发各种“北京看海”的照片,到后来的求助信息,最后变成大量的助人信息,留电话号码、车号的热心市民,提供免费接待留宿的餐厅宾馆、KTV,许多市民甚至腾出了自己的家让被困雨中的人们居住。
互联网时代改变着一个城市传统的防汛应对方式,并在危急时刻表现出对“正能量”令人动容、强大的感染力。
当得知有8万旅客滞留首都机场,微博网民“菠菜X6”连同望京网自发组织“望京人赴机场免费救援”车队,集结20多辆车,开赴首都机场接人。望京网发布微博称:车队已经抵达首都机场T3航站楼到达层,有民警帮助组织,20余辆车在4、5、6号出口附近,打双闪,请滞留旅客找到我们的爱心车队免费乘坐!
“汪洋”中的广渠门桥,五辆车搁浅。水中,一名警察对人群里喊道:“谁来帮忙拉一把”,几十人冲上去协力拉绳子,努力将车辆向积水浅的地方拖。在积水深的路段,交警用自己的身体做标杆,引导车辆通过;在北太平桥下,几个井盖被水压冲开,每个井盖都有一名环卫工人把守,拿身体作警告标志。
安定门桥附近,前有水、后有浪,车辆已经堵了200米远,一位年轻的男士主动背起身边的孩子、女士,将他们送过马路;一个饭馆里的小男孩一直站在没过膝盖的水里,告诉路人有个井盖被顶起来了;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给北京电台打电话诉说她心里的感动,她拄着拐杖站在风雨中,一位陌生人将她送到了家……
“一个堵在车上临产的母亲;一个趴在水里疏通下水道的大爷;一个死在二环路上的兄弟;一个牺牲在救援前线的派出所长;一群挡在没了井盖的排水沟前的环卫工人,一群被大雨淋透的交警,一群搭载路人的好心朋友,一群招呼无法归家者留宿的爷们!加油北京!这一群小人物创造了历史!” 短短几个小时,这条微博被转发了近万次。
面对灾情,生活在北京的人们心心相依。也许,危急中的“守望相助”,是最令人动容的“北京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