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广东区域协调发展迈上快车道 湛江粤西龙头谋崛起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12年06月02日 07时14分   来源:人民日报

    清晨,一阵“当—当—当”的桩基声响起。东海岛东简镇蔚葎村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叶菊林一觉醒来,发现一轮朝阳正冉冉升起,将海面照得波光粼粼。

    5月31日,777万湛江人民期盼已久的宝钢广东湛江钢铁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我们一定要把握这个机遇,全力以赴服务好这个项目,让她如期建成,如期达产,如期发挥效应,真正成为拉动湛江以及粤西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力引擎。”湛江市委书记刘小华兴奋地告诉记者,开始迈上广东区域协调发展快车道的湛江,全市上下早已形成“不怕眼前落后,就怕眼光落后,不怕没有机遇,就怕错失机遇,不怕没有口号,就怕空喊口号”的强烈共识,“豪情满创大业,五年崛起看湛江”正成为今日湛江最响亮的主旋律。

    未来五年,全省主攻区域协调发展

    湛江人深知,没有国家和省里积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不可能有这个项目落地的,包括此前的中科合资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

    “最富在广东,最穷也在广东。”对此,“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的当家人一点也不避讳。

    数据显示,改革开放起步时的1978年,广东省东西北地区经济总量占全省的47.5%,2007年由于珠三角年均增速明显高于东西北地区,这一比重下降到了20.3%。直到2008年,广东壮士断腕般提出了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战略,才使得珠三角与东西北地区之间不断拉大的区域差距开始迎来历史性的拐点。

    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多次坦承,发展不平衡是广东科学发展最突出的短板。“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必须把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摆到突出位置。

    刚刚闭幕的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再次明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广东实践科学发展最重要、最艰巨的任务之一;未来五年,要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全省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珠三角的资金、人力、资源等要素须加速向粤东西北地区集聚。

    为此,广东省早在2009年就出台了《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2009—2020年)》,提出分四个阶段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为缩小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提供可靠路径。

    2011年,广东省又分别出台了粤东西北三个地区的区域发展规划纲要,其中关于粤西(湛江、茂名、阳江)的战略定位这样描述:

    ——全国重化工业基地。依托粤西沿海岸线和深水良港等资源,大力发展石化、钢铁、电力、造船等重化工业,构建现代重化产业体系,打造世界级重化产业集群,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化产业基地。

    ——全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依托滨海城市和陆域经济,加快建设粤西沿海港口群,深度开发和集约利用海洋资源,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和布局,积极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推进粤桂琼海洋经济合作圈建设,成为全省海洋经济示范区。

    ——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充分发挥独特的农业资源优势,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做特做优热带、南亚热带农业,做大做强远洋捕捞、水产养殖和加工等海洋渔业,全力打造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和海洋渔业基地,建设成为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区。

    ——全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努力打造充满生机活力的沿海经济带和特色城镇群,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广东参与东盟等区域合作的重要门户和桥头堡。加强与环北部湾经济区和大西南的对接和合作,打造成为大西南的出海主通道;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成为广东参与东盟合作的桥头堡。

    《纲要》特别明确湛江作为粤西中心城市,要积极发挥龙头作用,高标准规划建设宜居宜业的生态型海湾城市,同时对湛江打造世界级石化基地、建设现代化钢铁基地寄予厚望。

    “东西两翼必须要有一些大项目来支撑,”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一洋也在多个场合阐述。

    为了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广东省酝酿多年的《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及相配套的《广东省生态保护补偿办法》也有望在年内开始正式实施。

    据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所长张虹鸥介绍,《规划》将珠三角地区规划为优化发展区;把珠三角外围片区、粤西沿海片区、粤东沿海片区和北部山区点状片区划为重点发展区,它们将成为未来广东的四大新增长极;韶关、梅州、河源的11个县(市)被列为限制开发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以此破除以往片面追求经济总量、忽视发展协调性的传统发展观念,使全省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根本转变。

    “这些政策措施,在今后五年都会逐步得到落实。”在本次党代会结束后的网谈中,广东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坚定地表示。

    两大项目选择湛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布局

    湛江人深知,没有国家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省里大力推动“双转移”,也不可能迎来两大“巨无霸”项目的双喜临门。

    5月24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核准广东湛江钢铁基地项目动工建设,项目总投资696.8亿元,形成年产1000万吨钢生产能力,建设地点在湛江市东海岛。

    此前,设计炼油加工能力达1500万吨/年的中科合资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2011年11月18日在东海岛开工奠基。该项目总投资590亿元,是中国政府与科威特政府在油气领域合作建设的重大项目。

    两大项目投资“码”在一起接近1300亿元,加上带动的上下游产业,前景无限。同时,龙腾钢球、晨鸣木纸浆等重大产业项目相继开工,湛徐高速、东海岛跨海大桥、湛江港集装箱码头等重大基础设施陆续或即将建成,使得湛江的产业竞争力和发展后劲迅速得到提升。

    广东是钢铁消耗大省,却是钢铁产量小省,产能仅占全国4%,钢材自给率为40%左右。因为供不应求,各地小钢铁厂一哄而上。当时,全省近3000万吨钢铁产能,一半以上工艺落后、污染严重、模式粗放,给当地的资源、环境、生活造成极大压力。

    2008年3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发文,鉴于将钢铁生产转移到有便利的运输条件,足够的环境容量,以及靠近资源和市场的沿海地区,使钢铁产业布局更加合理,竞争力更强等战略考虑,同意宝钢集团兼并重组广钢和韶钢,新公司总部注册地设在广州,主要产品为广东急需的高档碳钢板材,生产基地设在湛江东海岛。

    广东省发改委权威人士指出,这是典型的“减量基础上的上水平”。未来,广东将继续推进广钢环保搬迁,全省累计压缩落后钢铁产能将至1614万吨。

    2009年8月,为了减轻珠三角的环境压力,建设绿色广东,原选址南沙的中科合资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定址环境容量巨大的湛江东海岛。

    “本来,广州一直是广东经济的带头大哥,但是近年来在深圳的追赶下压力比较大,无论是就地保留原有钢铁产能还是新上一个大型石化项目,显然都有利于巩固其经济上的龙头地位。倒推十年甚至五年,这件事都无法想象。别说90亿美元,19亿美元的项目都不可能由于环保因素而拱手相让。”学地理出身的广东省政协常委周永章至今感慨不已。

    早在1978年,冶金部就提出在湛江建设大型钢铁厂。之后34年间,湛江人一直为争取钢铁基地落户做着努力。“十一五”以来,湛江共投入100多亿元,启动了包括东海岛跨海大桥以及广东史上投资最大的水利项目鉴江供水枢纽工程等建设,1万多名东海岛居民整体搬迁,只为“筑巢养凤”。

    湛江钢铁项目建成后,还将与相邻的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无缝对接,联合编制东海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建立钢铁、石化基地共享的配套产业和循环经济园区,将湛江东海岛打造成为生产清洁、资源节约、低碳发展的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记者 罗艾桦)

 
 
 相关链接
· 广东:高考沿用平行志愿 体艺类"下放"各批次填报
· 广东:千亿元社保基金投资能够实现"旱涝保收"
· 广深等高速收费下调 广东推进"一张网"联网收费
· 广东:发挥农业科技创新优势建设现代农业强省
· 广东省委副书记:创建"平安广东" 增强群众安全感
· 广东:八家企业获得2011年度广东省政府质量奖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