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宁1月31日电(张宏祥、庞书纬)春节刚过,空气中平均含氧量不足平原70%的青藏高原依然滴水成冰。青藏铁路公司的1500多名乘务人员,在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雪域高原默默奉献。
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东起青海西宁,西至西藏拉萨,全长1956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清晨,从西宁开往拉萨的K9801次列车驶过位于长江源头海拔4547米的沱沱河车站,藏族列车员格桑卓玛准时接班,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她首先帮助刚上车的旅客找到铺位,并为旅客发收健康卡。青藏铁路公司西宁客运段拉萨车队副队长张福祥告诉记者,填写健康卡是为了保障旅客身体健康而采取的一项措施。青藏铁路沿途海拔超过4000米的路段有960公里,在高海拔环境下,人体抵抗力会有所下降,所以必须如实填写健康卡。
格桑卓玛接下来的工作是清铺。所谓清铺,除了查票和查铺外,更重要的是询问乘客有无高原反应或其他不适症状。车厢里有三名丹麦旅客,令记者没有想到的是,格桑卓玛用流利的英语完成了询问,一位旅客笑着说道:“Thank you so much.”(英文“非常感谢”)
近年来,随着青藏高原旅游的持续升温,以及藏族同胞旅游、朝拜人数的增多,对于列车员的职业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青藏铁路公司西宁客运段教育科科长刘红介绍,列车员在上岗之前要进行至少110课时的上岗培训,科目除列车设备的基本操作外,还包括简易英语、藏语、紧急救护、社交礼仪等。然后要在列车上经过约三个月的见习和约半年的实习,才能成为一名初级列车员。
此时,车厢中一名旅客觉得胸闷气短。格桑卓玛迅速为旅客接上了位于铺位旁的便携式氧气,并用对讲机通知了随车医生。医生赶到后,为旅客测量了脉搏和血压,诊断只是一般性缺氧。经过约半个小时的吸氧治疗,这名乘客的嘴唇又变得红润了。
格桑卓玛告诉记者,缺氧急救是青藏线列车员必须掌握的技能,遇到紧急情况,列车员必须保持镇静,避免病人及周围乘客出现情绪波动。
清铺完后,记者发现格桑卓玛的额角已渗出了细小的汗珠。按照规定,列车每经过一个车站,列车员都需要进行一次清铺。
接下来的工作是为旅客送水。列车长包瑞霞告诉记者,按规定,列车员在每天8时、12时和18时定时为旅客送上开水。但记者看到,实际上只要乘客需要,列车员会随时送水。由于青藏高原空气干燥,旅客饮水需求量较大,送一节卧铺车厢的水,列车员需要提着4升的水壶,在旅客所在的车格与热水机之间往返七八个来回。
列车途经海拔4590米的著名景点措那湖,格桑卓玛开始用熟练的汉语、藏语和英语,介绍措那湖的美丽风景和动人传说。三位丹麦旅客初次来青藏高原,不停地问一些关于藏羚羊保护的问题,格桑卓玛耐心地做了解答。
列车相继驶过那曲和当雄车站,列车员照例为即将下车的卧铺旅客换票,照顾旅客上下车,收发健康卡,以及在自己负责的车厢清铺。
中午时分,由于即将抵达终点站拉萨,列车员开始打扫卫生。不仅要清扫列车地面,还要收拾果盘桌布和整理被褥,尤其是洗手间的卫生必须重点打扫。
张福祥告诉记者:“青藏铁路的运营,关系到整个中国铁路的形象,因此进站列车必须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扫地叠被子还好,遇到洗手间堵塞,我们的列车员都是顶着恶臭,用铁丝、小勺子等简单的工具一点点疏通,有时候甚至用手掏。”
列车准时到达拉萨车站。格桑卓玛告诉记者,K9801次列车上的乘务员,每年有超过250天在青藏线上度过。连续三年,她都是在列车上和乘客一起过的除夕。第二天一早,格桑卓玛又要和其他乘务人员一起,随车返回西宁了。
根据青藏铁路公司党委工作部提供的数据,2011年,青藏铁路公司完成旅客发送量650多万人,同比增长9%。青藏铁路公司总经理包楚雄说:“我们不仅要让运量上去,更要让服务上去,我们的列车员,不仅是优秀的引导员、服务员和导游,更是旅客们共同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