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1月31日电(记者 周芙蓉)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低的贵州省从今年起,结合当地自然气候条件,拟用4年时间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稳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记者从贵州省有关部门了解到,贵州省级财政今年将安排18.8亿元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另外安排3亿元引导资金重点用于连片特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着力开发生态畜牧业、蔬菜、马铃薯、茶叶、核桃、精品水果、中药材和特色水产等特色优势产业。
同时,按照跨区域、大规模、集群式、板块化推进的思路,对特色优势产业实行整乡、整县开发,形成若干以10万亩、几十万亩和10万头(只)、几十万头(只)为片区的种植养殖基地,建设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特色优势产业大县。并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政策优惠和项目支持,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形成农工互动、产业相融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每个产业都要有若干产品深加工和集散销售企业,每个产业县的每个主导产业都必须培育1家以上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或扶贫龙头企业,今年要新增100家省级扶贫龙头企业。
为确保粮食安全,贵州将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建设,从今年起,提高省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用于农业科技创新,重点支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农业基础研究,农业新品种开发,农业新技术、新型农机具研发等。
据了解,2011年,贵州农民人均纯收入4200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0.9%。根据发展目标,到2015年,贵州将力争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