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25日电(记者 陈炜伟、朱立毅、林晖)年关将至,辛苦了一年的农民工兄弟们拿到工钱了吗?他们还有哪些困难和困惑?需要哪些帮助?近日,新华社记者深入车站、工地,随机采访了一些正准备回家过年和仍在工作的农民工。
谈到工资问题,农民工兄弟们可谓有喜有忧——他们有的按时足额拿到了工钱,有的为防止欠薪琢磨了许多保护自己的办法,有的却面临着“汗白淌、血白流”的困境。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大坝建设工地,42岁的伍玉军已经在混凝土浇筑的岗位上工作了五年。
伍玉军的老家在重庆开县,他告诉记者,2006年3月刚来工地时,一个月工资只有2000元,现在每天的工资涨到150元。“忙的时候一个月休息两天,不忙的时候可以休息六天,平均下来一个月出工28天左右,能挣4000来元。”
伍玉军说,工地按月给工人结算工资,有时候遇到放假或刚好星期天,工资发放会晚几天,其他时间都能准时发。“11月的工资已经发了,因为出工多,挣了4800元。”
伍玉军的爱人在工地的厨房打工,夫妻俩打算今年把老家的孩子接来一起过年,但伍玉军还是惦记着家里的老人。“冬天家里比丹江口暖和些,但还是冷,今年给老人和孩子都买了新羽绒服。”他说,现在生活好点了,买的羽绒服都是好的,“一件好几百元钱呢”。
隆冬的北京城,25岁的李劲峰推着小车,忙碌在地铁工地上。
“干一天活就是一身汗,实在太累了。但一天100元的工钱在别人眼里也许不算什么,但对我来说,就是命!”当过装卸工、矿工,李劲峰的打工足迹从内蒙古直到广西。现在,穿着厚厚的棉衣戴着手套,来自辽宁凌源的他在北京地铁七号线达官营站工地上推车运送砖块。
李劲峰告诉记者,在这儿做工已有3个多月,工资按天计算,每天100元。“这儿的老板不缺钱,人也爽快,工资要用的时候随时可以取,前一段时间家里急用钱,我就取了5000元钱。”他说,农历春节前他就准备提取全部工钱回家。
不过李劲峰也并非总那么幸运。去年6月,他曾在内蒙古通辽的一个建筑工地做水泥装卸工,开始工头很爽快,每天发工钱,时间一久大家就相信他了,也不按天领工钱了。可是没想到工程一结束,工头就不知了去向,李劲峰的4.3万多元钱工钱只拿到3.9万元。
聊起这些,李劲峰至今仍心有余悸。现在,他也长了个心眼,接活尽量天天结工资,不超过5天,如果5天不发工资,他就不干了,什么时候发工资什么时候开工。他告诉记者,由于收成不好,本来在家务农的父母也来北京打工了,作为独子,他肩上的担子挺重。
在北京西站,来自湖北黄冈的吴永松马上就要踏上归程。
吴永松在大兴的工地做水暖工,工钱按年计,因为家里有事就提前几天回去。“工钱肯定能到手,过两天工友给带回去。”他说,自己外出打工十几年,从没被欠过薪。“不是熟人介绍的活就不干。”这是他自我保护的办法。
但是,“熟人介绍”的活也并不一定保险。
在北京西站的另一角,来自河北邢台的杜立强正为“熟人介绍”的犯愁。21岁的他告诉记者,今年2月开始,他经熟人介绍到新疆的一个电厂工地打工,4个月的活应拿1万元钱工资。
“活儿到6月就结束了,当时说年底付工钱。可前两天我们一个工友去问了,老板说年底暂时周转不过来,春节前一定把钱发到。”出来打了3年工的杜立强说,这个老板他也比较熟悉,在天津有办公楼和一家工厂,所以比较放心,不至于突然“失踪”。
不过,今年这个老板包的工程不多,这让杜立强有些担心,他说,现在工地上拖着不发工钱的很多,过年如果还发不了钱,过完年,他们几个就去天津要。
讨要工钱实在是让人头痛的事,来自河南新乡46岁的张天军就碰上了。
去年下半年,张天军在北京的一个工地打工,其间他和工友们只拿到了极少的生活费,最后,工头跑了。于是他们只能找到发包工程的建筑公司,可建筑公司说已把工钱付给了工头,他们不能再掏冤枉钱。
一个工友的远房亲戚在北京当律师,张天军听他说,建筑公司把工程包出去是违法的,公司给了工头钱,并不能算是付了工钱。
“可是我们上哪儿说理去!”张天军越说越气,声音陡然高了起来,“建筑公司说工头卷了钱跑了,他们也是受害者,要找就找工头去。公司的人凶得很,每次过去,他们就冲着我们大喊大叫,好像我们欠了他们钱似的!”
说到这里,张天军突然没有了声音。他垂下头,叹了口气,只剩下无奈的沉默。
欠薪顽疾缘何久治不愈?——年终聚焦农民工工资问题
新华社北京12月25日电(记者 杜宇、樊曦、徐博)年关将近,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劳资纠纷进入高发期,一首“讨薪诗”被网友频频转发。人们不禁要问,欠薪顽疾缘何久治不愈?
农民工“讨薪难”成为社会热点
47岁的农民工陈春铭, 自2011年10月下旬来到青海西宁讨薪后,为了节省开支,他与五六个农民工挤住在一间简陋的出租屋时,靠捡破烂维生。其实,2005年法院已经判决,然而6年过去,始终没有讨回应得的钱。
陈春铭的遭遇并非个案。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的措施,然而这一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年关又至,农民工讨薪事件再次成为社会聚焦的热点。新一代农民工集体维权意识增强,集体讨薪的案件增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目前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尚未得到根治。与此同时,受欧债危机等国际因素影响而出现的经营困难正在使得新一轮工资拖欠纠纷在一些企业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出口企业内抬头,有可能造成新的社会隐忧。
欠薪原因种种
近年来,为治理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然而,欠薪顽疾并未得到根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原因之一:当前,解决欠薪问题的制度规定、司法救济程序复杂、过程较长、成本较高的门槛,让很多农民工却步,制度化保障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比如,解决欠薪问题的一般程序为“一调一裁两审”——劳动人事仲裁机构先调解后仲裁;双方不服可向法院起诉,再不服判决可上诉,法院进行二审。走完这些程序少则数月,长则达3年之久,生计困难的欠薪农民工往往面临“等不起”的无奈。于是,或选择“忍气吞声”,或催生“极端维权”,让欠薪问题久治不愈。
原因之二,拖欠工资违法成本低。尽管今年2月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增加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但是具体操作细则还没有出台。由于针对的是“恶意欠薪”,因此对于解决经营困难企业发生的欠薪作用甚微。
原因之三,建筑市场秩序不规范。违法分包、层层转包乱向丛生,即使总包方及时付款,由于层层转包,层层扒皮,包工头靠少发工资赚昧心钱,这样的包工头往往没有用工资格,很难追缴。
原因之四,用工不规范,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导致追偿困难。一项覆盖京、渝、沪、深四地的调查发现,75%的建筑工人竟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成为“讨薪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系列治理欠薪的强有力措施相继出台
公布农民工讨薪电话,欠薪举报实行首问责任制,处置欠薪时间失职将问责党政企业领导……
年末,各地纷纷采取措施,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尹蔚民说,要把预防和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作为2012年元旦春节前一项重要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采取坚决措施,努力实现元旦春节前农民工工资基本无拖欠,涉及拖欠工资的劳动争议案件在春节前基本结案,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基本得到控制,切实维护广大农民工合法报酬权,维护社会稳定。
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相继出台:
——有关部门组成联合执法检查组,深入一线,开展联合执法,努力做到情况清、底数明,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提高劳动报酬争议调解仲裁效能。限时处理集体劳动报酬争议和小额争议。10人以上的集体劳动报酬争议要当天立案并在7日内结案,其中人均涉案金额1000元以上的案件应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挂牌督办。
——充分发挥工资保证金和应急周转金的应急保障作用,配合有关部门加大对欠薪企业的追偿力度。
事实上,近年来,政府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力度越来越大。人力资源社会和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连续五年在第四季度集中开展农民工工资清欠专项行动,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10年全国各级有关部门共为149.4万名农民工追回被拖欠工资及赔偿金29.7亿元。
有关专家表示,要想彻底走出“年关讨薪”怪圈,关键还要加强制度建设。
首先,是大力推广实践中已经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经验,推动各地在建筑业建立工资保证金,在工资拖欠多发地建立政府欠薪应急周转金,一级建筑承包企业解决分包企业欠薪制度、行政司法联动打击欠薪逃匿制度、地方政府负总责制度“两金三制”,从制度建设上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要研究推行建筑领域农民工实名制一卡通系统,将建设工程信息、农民工考勤信息、银行发放工资信息、行政监管等功能整合到系统中,实现农民工工资发放的系统化、信息化。
其次,要加强立法建设和执法力度,使短期措施形成长效机制,尽快制定、出台《工资支付保障条例》。加大惩处力度,尽快出台“欠薪入罪”的司法解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