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娃告别黄豆饭
——来自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的学生营养餐调查新华社南宁12月20日电
新华社南宁12月20日电(记者 张莺、吴晶)一大盆肉末豆腐、一大盆白菜,每人一盒米饭——每天,这样一份冒着热气的简易午饭都是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澄江乡古山小学的408名学生的开心一刻。
而就在半年前,这里的孩子还吃不到一顿像样的午饭。他们每天的伙食只有一样——黄豆蒸饭。就是把从家带来的大米、黄豆和猪油装进饭盒泡上水,放到蒸炉里蒸熟。
四年级学生蓝尧仪的个头几乎同大城市的学前班孩子一般。这个羞涩的男孩儿不爱说话,对现在的免费午餐或是以前的黄豆蒸饭,他都说:“很好吃。”
古山小学学生大多来自周边几个村屯,远的要走两三个小时才能到家。在广西山区,大多数学生都在寄宿制学校读书。许多学校没有食堂或厨房,只有用简易木棚搭建的灶房,学生们只吃中午和晚上两顿饭,只有黄豆蒸饭一种,一吃就是十来年。
“孩子们大多是留守儿童,年纪小却很懂事。有的家里太穷,买不起黄豆,一年到头就只吃白饭。”古山小学校长韦君说着,红了眼眶。
“整天吃这个,哪有营养?孩子的个头都长不大,看着心酸。”已为孩子们烧火蒸饭6年的古山小学女工黄春泉说。
今年3月,媒体报道了广西山区学生吃饭难问题后,从中央到地方都开始积极行动。截至10月底,广西共有超11亿元“一补”资金投放到7921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覆盖148.6万名贫困寄宿制学生,占寄宿生总数的71%。
在都安瑶族自治县,每名寄宿制小学生一天的伙食补助为3.5元,其中3元由中央财政补助、0.5元由县财政补助。家长除了每周给学生带米、每学期给学校交一次柴外,不需要缴纳其他费用。
“学校每天可用于买菜的钱是1428元,能买多少肉和菜,都要严格测算,保证全部用在学生身上。”韦君说。
为了保证食品原料安全可靠,古山小学每天向县城菜市场的定点摊贩订购猪肉、青菜、鸡蛋等基本食品,又多请了3名女工帮忙烧饭,每月工资1000元由县财政支付。但是,由于县财政一时难以负担,大部分工友的钱还拖欠着,等着年底一次性发清。
面对毫无怨言的工友,韦君很感动。他期待国家出台更多措施,让孩子们的营养“跟上去”。
“以前到了上午第三节课,孩子们就顶不住了,上午的体育课没法上,给球他们都不打,有些学生还会晕倒。”韦君说。
今年10月,江南平台入口
决定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广西约有29个县被列入试点范围,共涉及学生110万人。截至10月底,广西已落实资金2000多万元,用于学生营养餐、食堂建设、购置食堂设备等。
新年将至,阴雨连绵的山区凉意渐浓。在古山小学,学生膳食参照专家建议,尽量变换着花样,早餐有豆浆、馒头、鸡蛋,午餐有牛肉、猪肉、青菜,晚餐有内脏、鱼、水果等。
尽管如此,孩子们最大的新年愿望依旧是“每天都能吃上猪肉和白菜”。由于前段时间猪肉价格上涨,孩子们每人每餐只能沾到“一点点肉星”。
校长和老师们的心愿则是“搭个棚子作饭堂、再配置些桌椅板凳”。
根据规划,自治区财政将安排9673万元为108所中小学建设学生食堂。
随着伙食的改善,个头小小的蓝尧仪的胃口越来越好。捧着饭盒,小男孩儿笑着对记者说:“我好像长胖一点了,希望我还能长高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