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中国南极科考队首次成功回收隔年布放的潜标系统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11年12月18日 16时37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雪龙”号12月18日电(记者 黄小希)北京时间18日凌晨2点30分左右,随着“雪龙”号科考船上的吊车将一连串橙色球状浮标和一个黄色的漏斗状物体高高吊出南极普里兹湾海面,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大洋队的队员中响起一片欢呼声。

    此次出水的正是去年第27次南极科考队布放的一套潜标系统。它在普里兹湾海底“沉睡”了一年,如今被成功回收。这是中国南极科考队首次回收隔年布放的潜标系统,随后科考队又在普里兹湾布放了一套新的潜标系统。

    中国曾于第26次南极科考时成功回收同一次科考中布放的一套潜标系统。第28次南极科考大洋队队长矫玉田对记者说,潜标系统在海底放置的时间越长,其记录的数据越具有科研价值。但由于海底情况存在各种变数,在海底停留的时间越长,潜标系统的故障率就可能增加,回收的难度也越大。

    据第28次南极科考大洋队队员赵军介绍,这次回收上来的潜标系统携有沉积物捕获器、温盐仪等设备。潜标系统记录的数据可用于调查普里兹湾的长期水体变化特征与运动过程。其中,沉积物捕获器采集的颗粒有机物样本将有助于研究海洋中的碳循环过程。

    据了解,第28次南极科考队计划在普里兹湾海域布放4套潜标系统,与现有的锚碇观测系统互补,长期观测普里兹湾与外界水交换的主要途径以及海湾内的冰间湖区域。

    12月18日,科考队员将沉积物捕捞器放入海中。北京时间12月18日凌晨3时40分左右,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在南极普里兹湾海域成功布放一套潜标系统。这套潜标系统携带有沉积物捕获器、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等设备。潜标系统记录的数据,可用于调查普里兹湾的长期水体变化特征与运动过程。普里兹湾是我国南极海洋科考的重点。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计划布放4套潜标系统。这4个潜标观测点不仅是现有锚碇观测的空白区,还将共同构成针对普里兹湾与外界水交换主要路径和湾内冰间湖区域的长期观测系统。新华社记者 黄小希 摄

“雪龙”号科考船驶离海冰区前往中国南极长城站

     新华社“雪龙”号12月16日电(记者黄小希)当地时间16日17时许(北京时间16日20时许),“雪龙”号科考船驶离中山站附近的海冰区,前往此次南极之行的又一个目的地——中国南极长城站。

    长城站距中山站约4500海里,建于1985年2月,是中国在南极的首个科学考察站,“雪龙”号科考船计划用14天的时间抵达长城站。途中,第28次南极科考队大洋队将回收第27次南极科考队布放的一套潜标系统,同时布放一套潜标系统。潜标系统记录的数据,有助于科研人员调查南极普里兹湾的长期水体变化特征与运动过程。  >>>详细阅读

中国第二十八次南极科考队内陆队向昆仑站进发

     新华社南极中山站12月16日电(记者 黄小希)“出发!”随着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领队李院生一声令下,8辆雪地车拖拽着34个雪橇向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地区的昆仑站进发。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内陆队的26名队员16日启程前往内陆,中国第10次内陆冰盖考察由此拉开序幕。

    作为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的冰穹A地区,海拔4093米,距离中山站的直线距离为1228公里,车辆行驶距离约1300公里。从中山站附近出发,内陆队需要20余天时间才能抵达昆仑站。此次内陆队携带的科考、生活及建筑物资共有200余吨。 >>>详细阅读

 
 
 相关链接
· 第28次南极科考队在南极投放海底地震仪
· 南极科考队在普里兹湾海域成功布放一套潜标系统
· 第28次南极科考队在南极投放海底地震仪
· 图表: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内陆队向昆仑站进发
· 第28次南极科考队内陆队向昆仑站进发
· 中国第二十八次南极科考队内陆队向昆仑站进发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