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启大通道:为生态海岛注入发展新动力
新华社上海12月15日电(记者 杨金志、陆文军、张洁)万里长江又见长虹卧波。记者从15日召开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连接上海崇明和江苏启东的崇启通道,历时三年建设将于2011年12月下旬竣工通车。崇启通道与上海长江隧桥一起,将生态海岛崇明变成枢纽“岛桥”,为区域的科学发展注入新动力。
双桥飞架,“孤岛”变“岛桥”
15日,记者跟随导览车提前踏上崇启大通道,跨越长江口北支,往返崇明岛与江苏启东。漆黑平整的柏油路面上,白色的车道线格外醒目,两侧路灯就像高大整齐的卫兵。不尽长江水滚滚而来,从数十座巨大的桥墩中穿流而过,奔向天际无涯的东海。
崇明县委书记彭沉雷对记者说,崇启通道的起点崇明岛,地处万里长江入海口,地理位置十分独特。千年以来,崇明一直是一座孤岛,与南北两岸的交通均靠水路。2009年10月,南岸连接上海市区和崇明岛的上海长江隧桥通车,将崇明变为“半岛”;而随着连接北岸的崇启通道的开通,崇明将变为南北大通道的一座枢纽“岛桥”,进入“双桥时代”。
崇启通道工程是国家高速公路网G40上海至西安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上海长江隧桥工程共同组成沪(崇)苏大通道。从上海出发,可经过上海长江隧道抵达长兴岛,再通过上海长江大桥到达崇明岛,随即通过高速公路跨越崇启大桥直达江苏省。
据介绍,崇启通道工程全长约51.2公里,其中跨江大桥长6.84公里,按省界划分为江苏段和上海段,由两省市独立进行建设和运营管理。上海段全长30.735公里,约30%路段在新的滩涂上建成。项目于2008年12月正式开工,今年年底前将全线通车。
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主任黄融说,崇启通道建成有三大重要意义:首先,它使国家高速路网中上海至西安这条公路大动脉彻底贯通;其次,通道将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海对于江苏中北部地区辐射作用更加明显;第三,这条通道也是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支撑,有利于建设海陆空“三港”联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枢纽,使沪苏集装箱运输和组合港建设全面提速。
一条“跨越式发展”的大通道
南北陆路大动脉的打通及特殊的地理区位,重塑了崇明的区位条件,并带来诸多积极的发展机遇。彭沉雷说,崇明岛,特别是其陈家镇地区将成为上海面向江苏沿海地区的重要门户乃至节点性城镇,是上述地区快速发展和融入上海的“桥头堡”,上海东北部的开发优势被进一步激活。
通道效应之下,崇明如何继续构建科学的跨越式发展之路?崇明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顾惠明介绍说,首先是要发挥生态优势,大力发展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综合效益高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服务外包、总部经济、教育科研、健康服务、生态旅游等。其次是发挥陈家镇的桥头堡优势,促进上海“智慧岛数据产业园”等项目、产业的发展。第三是培育特色旅游优势,更好地规划建设东滩湿地、东平森林公园、明珠湖等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打造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著名旅游休闲胜地品牌。
与此同时,崇启通道也将大大提升江苏沿海地区的区位条件,为其发展增添新动力。以往,上海至启东须绕行苏通大桥,车程在2.5小时左右;崇启通道建成后,两地路程将缩短100多公里,启东有望进入上海1小时交通圈。
呵护“生态岛”的一草一木
生态岛,是崇明的一张名片,也是“立岛之本”。如何在发展和生态之间取得平衡,人们费尽思量。崇明县环保局局长张彪对记者说,崇启大通道是一条生态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充分遵循了“自然之路、自然之旅”的理念。例如,为了最大限度保护生态资源,在施工过程中,上海首次大规模应用长江口细砂作为路基填料,大大节约了土资源,还使500多亩良田免遭损坏;此外,收费站客货分离将减少尾气排放,两处分离式路基则大大降低噪音污染。
而在鸟类分布相对集中的北八效和北湖附近区域,路段上设置了车辆禁鸣标志,避免惊吓路侧的鸟类;在道路转弯处设置高约2米的遮光板,避免夜间车辆灯光直射鸟类休憩区域;将路灯灯竿3到5米处涂刷成红黄相间的荧光环,对飞越的鸟类起到警示作用,避免鸟类误入高速公路。建设部门还在路侧设置立体密集林带,形成一条完整的动物迁移走廊,植物品种的选择则着重考虑对汽车尾气中重金属的消解。
张彪告诉记者,为了保护水体,崇明还在道路两侧设置了芦苇区、睡莲+黑藻区等自然净化湿地,使路面汇集的雨水流入附近农田及周边河道前首先进入湿地净化。在道路穿越河道的路段,桥面边沟间隔安装了竹炭净化装置,对桥面径流的污染物进行吸收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