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驶向“深蓝”——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深度推进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11年12月11日 16时29分   来源:新华社

驶向“深蓝”——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深度推进

    俯瞰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12月7日摄)。以蜿蜒的海岸线为弓、奔腾的长江为箭,镶嵌在太平洋西岸的明珠上海,正以满弓的姿态,瞄准国际市场的“深海之蓝”。“十二五”开局之年,这座滨海之城拂开全球经济的阴霾,国际经济、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建设活力迸射,异彩纷呈。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新华社上海12月11日电(记者 姜微、姚玉洁、贾远琨)以蜿蜒的海岸线为弓、奔腾的长江为箭,镶嵌在太平洋西岸的明珠上海,正以满弓的姿态,瞄准国际市场的“深海之蓝”。“十二五”开局之年,这座滨海之城拂开全球经济的阴霾,国际经济、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建设活力迸射,异彩纷呈。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指出,坚持科学发展,实现“四个率先”,是中央对上海的殷切期望,也是上海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的宏伟航程中,上海乘大势、谋大局、创大业,正在为打造一个开放程度更高、辐射能力更强、创新能力更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而蓄势进击。

    夯实“四个中心” 助推“四个率先”

    临近岁末,塔吊林立的上海港依旧汽笛声声,忙碌而有序。这里正孕育着一个新的世界纪录。2011年,上海港国际集装箱吞吐量将有望突破3000万标准箱,成为全球第一个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000万的国际大港。

    在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国际市场一片哀鸿的背景下,逆势腾飞的上海,“四个中心”建设齐齐驱动,数箭并发——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加快推进,金融市场体系不断健全、规模能级明显提升:今年前10个月,上海有价证券交易、金融期货交易及全国银行间货币与债券市场的成交规模,三者平均增长15%;境外人民币直接投资和外资人民币直接投资业务有序开展。截至10月末,上海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达到3520亿元;上海证交所、上海期交所交易额分别位居全球第三和第二;根据今年7月发布的“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上海排名由上年度的第8升至第6。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更上台阶,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业务营业税减免、特案减免税、期货保税交割、单机单船融资租赁等试点启动,航运经纪、航运金融、船舶交易和海事法律等航运服务业加快集聚。今年前三季度,上海港集装箱水水中转比率为41.4%,比去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国际中转比例也超过了12%。

    国际贸易中心建设高位突破:设立上海综合保税区,深化推动“三港”“三区”联动发展,虹桥商务区和外高桥国际贸易示范区加快建设,新型国际贸易结算、贸易便利化等试点启动实施;今年上半年,上海市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582.7亿美元,同比增长27.2%,约占全国的1/3,特别是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出口明显加快;上海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着力扩大进口;成立全国第一个地方层面的海外营销促进中心,扶持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

    经济转型从容不迫,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共领风骚:今年1-9月,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领域增长14.3%,快于全市工业2.6%,占全市工业的比重比去年再提高两个百分点;前10个月,上海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新设户数增长率均超过第三产业的平均增幅,其中金融服务业注册资本增长了2倍;前三季度,上海仅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新增量就已接近去年全年增量,总数达347家,居中国内地之首。

    “看待经济转型期的上海,需要一些新的角度。上海要践行党中央提出的‘四个率先’,必然需要一些具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平台来匹配,城市功能要升级,经济结构要优化,运行质量要提高。而加快建设‘四个中心’,正是实现‘四个率先’的必经之途。”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华说。

    以功能创新“挺立潮头”

    11月18日,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迎来了一位新客人——歌诗达邮轮船务(上海)有限公司,这是中国首家外资邮轮公司,也是今年9月交通运输部出台的《关于加强外商独资船务公司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后,首例获得批复的国际邮轮公司。

    无独有偶,在全世界范围内创造了“科技银行”奇迹的美国硅谷银行,其神奇基因即将在浦江两岸复制——中外合资的浦发硅谷银行已获银监会批准,将在明年上半年开业。

    “北外滩要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双重承载区’。”上海虹口区委书记孙建平说。枕着苏州河和黄浦江两大黄金水岸,虹口区正在着力发展金融、航运两大产业:今年以来,全国首个航运产业基金、首家外商独资邮轮公司、首个“无车承运”公司接连落户虹口,全国新批准成立的5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中,有2家花落北外滩。

    浦江浪涌,创新、创造的追求始终驱动着上海在时代的潮头澎湃激荡。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前哨阵地”,上海综合保税区走在了功能创新的前沿,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改革措施正潜移默化展开:拓展保税区分销功能,支持区内企业同时从事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实现两头辐射;拓展资金结算功能,创新外汇监管模式,适应企业离岸运作的新型国际贸易业态等。

    “酝酿已久的上海洋山港启运港退税政策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有望实现,如此洋山港的国际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可以更好地起到中转枢纽的功能,是上海迈向国际枢纽港的重要一步。”浦东新区副区长兼上海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戴海波日前透露。

    而根据上海保监局最新公布的《上海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上海将在“十二五”期间推动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这意味着这一国际成熟的养老保险产品,将在中国内地经济最发达的城市率先“破冰”。

    依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融资能力,金融对地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也日益明显:11月15日,上海在国内率先发行71亿元地方政府债,筹集资金将主要安排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医疗卫生和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工程。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表示,目前上海正面临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历史阶段。要加快金融创新,有了一系列的创新,才可以不断提升金融价值,并最终服务好社会发展的新需要,从而为金融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就在四天前,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7日宣布,基于前期试点工作,上海将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履约保险贷款规模,力争达到10亿元规模,每年为400-500家科技企业解决融资需求。而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自今年初推出以来,已批出15亿美元的额度,上海希望通过三年努力,建成全国的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之一。

    顶层设计,“四个中心”驶向深蓝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强调指出:“上海将继续推进市场创新发展,努力在重点领域争取新的突破,把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市场网络的枢纽中心。”

    11月底,在上海温煦的秋阳下,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首发项目之“虹桥绿谷”正式启动,标志着“智慧虹桥,低碳虹桥”核心区从规划期正式进入开发建设期。

    但在上海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副主任陈伟利眼里,“虹桥”的蓝图远不止于此——这里将是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新平台,50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将创国内之最,并吸引跨国公司总部订单中心、清算中心、贸易中心落沪,提升上海乃至中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国际贸易规则制定、国际贸易定价能力和水平;这里是长三角一体化的承载区,是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黄金CBD;这里是上海打造西部城市链,改变“东重西轻”空间布局、辐射卫星新城的新枢纽;这里是引领现代服务业的聚集区,财政部和商务部确定的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这里也是集民用航空、城际铁路、高速铁路、轨道交通等现代化交通于一体的“枢纽城”……

    “虹桥商务区的规划论证和建设是一个窗口,充分折射出上海在加快建设‘四个中心’的过程中,不再是单兵突进、局部突破,而是从更高的战略谋划和全局部署,加强‘顶层设计’,协同推进‘四个中心’建设和功能承载。”上海市副市长、虹桥商务区管委会主任沈骏说。

    虹桥枢纽工程建设正在成为上海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尹弘表示:它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整合了各类区域交通方式的换乘功能,而且为上海提供面向长三角的低商务成本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总部经济聚集地创造了可能,成为上海城市未来的新亮点。

    从单纯的交通枢纽到多维度的高端商务区,决策者的高瞻远瞩成就了“大虹桥”的先锋探索。学界一致认为,“大虹桥”将成为上海“后世博”阶段重要的经济亮点,上海将形成东有“大浦东”、西有“大虹桥”的“双引擎”格局。

    在汇聚了近700家金融机构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浦东的决策者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同样为着金融和航运、贸易之间的联动效应而深谋远虑:积极引导和支持船舶融资、海上保险、海运资金结算等业务,使陆家嘴航运金融集聚区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国际航运金融保险中心和海运衍生产品交易与结算中心。金融要素富集的黄浦区也已经进行了全面部署。黄浦区区长周伟表示,将进一步完善服务,全力抢抓国际金融格局变化、金融中心东移的历史性机遇。

    与此同时,上海综合保税区正在向国际一流的自由贸易园区转型。这块自诞生起就带有“自由贸易园区”基因的“试验田”,将探索从外汇管理、货物入出区监管、税收政策、贸易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向自由贸易园区转型,充分实现贸易、投资、金融和运输四方面的自由化,建设与国际惯例更加接轨、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自由贸易园区。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浦东新区区长姜樑说:“浦东要紧紧围绕增强‘四个中心’的服务辐射功能,充分发挥核心区、主战场的作用,努力在金融、航运、贸易联动发展中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走在前列。”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推动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千百年来依江傍海的上海,正以更强劲的磁力,吸引全球优质要素资源集聚;以更开阔的胸襟,奔向大海,奔向更美好的未来,在世界经济的版图上确立崭新的坐标。

 
 
 相关链接
· 上海发布"四个中心"建设白皮书阐述2010年工作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