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雪龙”号11月8日电(记者黄小希)万里冰封的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被冰雪覆盖。为了进一步探究南极冰盖发展和演变过程,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将在冰穹A核心区域开展更加密集的冰雷达调查,进一步细化这一地区的冰下地形。
作为此次南极内陆冰雷达探测的现场项目执行人之一,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崔祥斌日前对记者介绍说,这次冰雷达探测将在一个更小的范围内,进行密度更大的调查,进一步细化冰下地形,研究南极冰盖更为具体的发展过程。
同时,第28次南极科考还将首次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一套冰雷达,对中山站至冰穹A断面上的冰盖进行深冰探测,其探测深度有望达到冰下4000米。
崔祥斌说:“冰下地形、地貌对研究南极冰盖运动的动力机制及冰盖的稳定性有很大帮助。冰盖如果发生突变,将使全球海平面大幅提升,并且使大量冷淡水排入海洋,改变海洋原有的温度、盐度和环流情况,对全球气候及环境都可能带来极端影响”。
据介绍,此次冰雷达探测项目还计划在中山站至冰穹A冰盖断面900公里左右的位置、约30公里见方的区域,开展三维的冰雷达网格测量,旨在对这个区域的冰底再冻结情况进行观测研究,确认这一区域冰底再冻结现象的形成机制。同时,一套浅层探测冰雷达将用于中山站至冰穹A冰盖断面的观测,获取断面上冰盖上部约100米以内的冰层结构,从而研究冰盖近期的冰雪积累率。
位于南纬80度22分、东经77度22分的冰穹A,是南极大陆冰盖的最高区域。冰穹A区域是南极冰盖的起源地之一,其独特的穹状顶部地形特征,被认为是研究南极冰盖形成与演化的理想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