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我国将在极地为科学考察构建航空保障及应急体系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11年11月03日 13时49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天津11月3日电(记者 倪元锦、周润健)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李院生在“雪龙”号赴南极科考前停靠天津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将继续提升极地考察站的保障功能,构建极地航空保障能力与安全应急体系。

    中国第28次南极考察队暨“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于10月31日抵达天津、11月3日从天津出发,前往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并计划于2012年4月上旬返回上海。

    李院生表示,航空能力是极地科考更快捷、更高效的后勤保障系统,也是应对突发性、危机事件的重要手段。

    “自1984年执行首次南极科学考察以来,我国的极地考察能力历经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强’的体现之一就是在航空保障系统。强大的航空能力可更加快捷地运输人员、装备、物资,在时间上大幅提高效率。”李院生说。

    据了解,目前“雪龙号”随船搭载了2架直升机。大载重吨位俄制民用直升机KA-32将在南极冰况不佳的情况下从事设备吊装任务,中航工业集团研发的国产4吨级直-9直升机则从事极地航拍、监测等任务。

    李院生表示,极地科考需要配备洲际飞机、大飞机,以更高的效率运输和补给人员、装备、物资,同时也需要小飞机来执行短距离人员输送、航空遥感调查等任务。

    “未来首先需要购买一架具备3000公里续航能力的、在南极内陆飞行的飞机,比如保证从中山站起飞后执行一系列任务,不加油而最终飞回中山站。同时,需要实现航空能力对科研的贡献,进行地球物理、航空遥感的探测。此外,就是加强在人员伤病等情形下的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李院生说。

    据了解,在南美洲南部、非洲南部和澳大利亚及新西兰方向已经建立起与南极大陆相连的空中航线,通常每年10月至次年2月为可飞行季节;南极大陆共有能够满足飞机轮式起降的机场7个至8个,大部分为蓝冰机场、少量是陆基机场。

 
 
 相关链接
· 我国新建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项目进入设计准备阶段
· 新建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项目2011年工作会议召开
· 我国将要建设世界领先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项目
· 我国新建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力争2013年投入使用
· "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破我航海史最高纬度纪录
· “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6日抵达长江口锚地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