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重建设到重服务——我国公路养护工作综述
新华社南京10月20日电(记者 林红梅)经过多年大规模建设,在全社会机动车快速增加、交通量大幅增长的背景下,我国公路通行能力实现了稳步提升。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20日在此间召开的全国公路养护工作会议上表示,到2010年底,全国国道网年平均日交通量为11785标准车,普通国道平均行车时速从“十五”末的53公里/小时提高到57公里/小时。过去的五年,成为我国公路发展史上养护投入规模最大、干线路况水平最好、管理规范化程度最高的历史时期。
不仅重建设而且重养护
我国公路经历了10多年的高速建设,到2010年底,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400万公里,五年新增65万公里。高速公路达到7.4万公里,五年新增3.3万公里。全国干线公路网中,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超过72.01%。99.97%的乡镇和99.21%的建制村通了公路,通水泥沥青路的建制村超过81%。冯正霖说,一个以高速公路为骨架、普通干线公路为主体、农村公路为基础的全国公路网络基本形成。路通了,宽敞了,路面硬化了,这些为行车畅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
“不仅重视建设,而且重视养护,是过去五年里公路交通的一大亮点。”冯正霖介绍,“十一五”期间,全国共投入4540亿元用于干线公路养护,为“十五”期的3.2倍。到2010年底,全国高速公路优良路率达到99.23%,国道优良路率达到78.75%,省道优良路率达到75.24%。
为了强化公路养护工作,国家出台了《公路安全保护条例》《收费公路权益转让办法》《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公路超限检测站管理办法》等规章。各省(区、市)均出台了地方性公路管理法规,制定了242项规章制度,公路养护管理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如何进一步提升公路服务水平,更好地为公众出行服务?冯正霖介绍,各地不断强化公路养护管理规范化工作,普遍建立了日常养护巡查、小修保养管理、大中修工程管理、桥隧养护管理、公路养护作业管理等规章制度,养护科学决策体系初步建立。江苏省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养护管理现代化”的目标,建立健全了现代养护管理体系,养护管理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农村公路建成后谁来养护,怎样避免建一条坏一条,一直是公路养护的难题。各地贯彻江南平台入口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要求,确立“省里指导,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明确了养护资金筹措渠道,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初步建立。全国农村公路养护比例达到94.3%。
公路路面平整了
由于养护到位,公路坑坑洼洼的现象得到改善,路面平整度得到提高。冯正霖介绍,据交通运输部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检查路况检测结果,抽检路段的平整度和破损率指标分别为1.9361米/公里(每公里颠簸累计值)和0.5862%(破损占总路面面积),达到了优秀标准。与“十五”相比,高速公路平整度从1.8023米/公里提高到1.4266米/公里,普通公路从2.9014米/公里提高到2.3293米/公里,路况水平明显提高。
公路通行安全也得到强化。交通运输部继续加大危桥改造、安保工程、干线公路灾害防治工程的实施力度,组织开展了桥梁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专项行动。五年来,全国共改造危桥11296座/87万延米,整治行车安全隐患路段36万处/12万公里,实施灾害防治工程10283公里。全国危桥比例持续下降,灾害易发路段重复修缮率降低,路网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为民服务内容多了
按照交通运输部党组提出的“更好地为公众服务”的服务理念,及时为全社会提供方便快捷的出行信息服务,是“十一五”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突出亮点。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公路交通出行信息服务工作规定》,建立了公路交通阻断信息报送制度,推广了“路况信息管理系统”“公路气象预报预警系统”和“中国公路信息服务网”。冯正霖介绍,五年来,向社会发布干线公路路况信息5万余条、公路气象预报2100余期、重大公路气象预警信息160余期,中国公路信息服务网平均每年访问量达400余万次。各地普遍建立了路况信息发布机制,不断强化公路沿线信息发布设施建设,开通了24小时救援、咨询服务电话,完善了公路出行信息服务系统。
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在收费站、服务区、检测站等窗口单位推行微笑服务,采取涉路许可集中审批、网上审批等利民措施,探索设立普通干线公路综合服务区,为司乘人员提供便民服务。建成了覆盖全国所有收费公路的“绿色通道”网络,对整车合法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全部免收通行费,并优先便捷通行,农民群众得到实惠。部分省份推行节假日公众出行免收车辆通行费政策。
应急保障能力提高
“十一五”以来,我国连续发生冰冻雨雪、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事故等重特大自然灾害,公路交通应急保障能力得到充分提高。冯正霖说,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迎难而上,在应对这些重特大灾害中,交通运输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全力以赴抢通受损公路。在总结重大灾害应对经验的基础上,还修订了《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了自上而下、分级明确的预案体系,完善了信息报送制度,启动了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建设,加强了日常路网运行监测,密切了与公安、气象、地震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了以武警交通部队为拳头力量、各级养护和施工企业为主要力量的应急抢险保通队伍。目前,交通运输部公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已正式批复成立,7个省(区、市)成立了省级普通干线公路路网调度中心,各省均建立了高速公路监控指挥中心,19个省(区、市)实现了与交通运输部的公路视频数据接入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