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5日电(记者周玮)北京市文化窗口单位开展党员服务日、文化志愿者进基层等活动,深受百姓欢迎;重庆市图书馆要求全馆党员“学党章、铸党魂、戴党徽、亮身份”,窗口服务工作实现“零投诉”……
自2010年4月以来,文化部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促进文化系统窗口单位提升文化服务水平的推动力,指导全国文化系统所属艺术院团、图书馆、博物馆和美术馆等窗口单位,在艺术生产和服务人民群众的过程中创先争优,不断提升提供优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水平,切实保证基层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把文化服务融入创先争优活动之中,有效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博物馆、公共图书馆、美术馆和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将面向社会实行全面免费开放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新起点,以让党员亮身份、亮形象、亮实绩为举措,通过设岗定责、党员承诺等方式,不断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各艺术院团开展“争当德艺双馨党员艺术家”“关注社会生活,担当社会责任”等活动,要求党员发挥自身的艺术特点和优势,带头创先进争优秀,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国家图书馆通过设立党员模范岗、开展服务技能知识竞赛等载体,形成了发展主题突出、创建特色鲜明、竞相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国家博物馆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实现《复兴之路》基本陈列顺利复展,推出了更多便捷服务。中国美术馆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实现了从以艺术家为中心向以公众为中心的思路转变。内蒙古区直艺术院团开展争当“德艺双馨党员艺术家”和“百团千场”文艺下乡活动,为全区营造创先争优的文化氛围。
——发挥先进典型作用,引领窗口单位党员职工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文化服务。文化部部署开展了向“身边的榜样”学习活动,通过评选创先争优先进单位和个人等活动,树立并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号召党员和广大干部职工向先进学习,积极创造一流业绩,努力在文化系统窗口单位营造比学习、比工作、比奉献和学先进、赶先进的浓厚氛围,更好地为基层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文化服务。
各窗口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各具特色的评选表彰活动。如中国国家话剧院为《这是最后的斗争》剧组举办专场表彰会;中央歌剧院评选表彰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管理者和先进个人;中央芭蕾舞团评选出包括劳务派遣人员在内的先进工作者,很好地发挥了典型引领作用。
在各地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文化部先后召开了全国市级、县级、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验交流会,表彰山东省烟台市、河北省霸州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大村等一大批市、县、村三级公共文化建设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在走进基层、走进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创先争优。以公益性演出方式,加大艺术普及力度,“高雅艺术进校园”、“文化三下乡”、“对口支援”、“赈灾义演”等公益演出活动,为基层人民群众奉献优秀的精神食粮,体现出艺术院团面向基层、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履行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责而努力。
今年春节前后,文化部组织9个国家艺术院团,分赴受灾地区、革命老区及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为广大基层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慰问演出80余场;浙江、河北、湖北、重庆、山西、山东等6省市艺术院团深入地震灾区、农村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厂矿企业,开展送文化活动1万3千余场,受到基层群众的热烈欢迎。
文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对全国文化系统窗口单位创先争优活动的指导,推动各窗口单位继续围绕本单位中心任务,引导党员和干部职工在学习中争优、在岗位上争优、在赢得社会效益中争优,推动党的文化惠民政策的有效落实,有效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切实保证基层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