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厦门6月28日电(记者 孟昭丽)厦门市近年来搭建各类平台,鼓励社会人士为未成年人成长奉献爱心。
在厦门市金尚社区,目前有14支社区志愿者队伍活跃在各领域专门服务于未成年人成长。金尚社区居委会主任陈素珍告诉记者:“社区里很多志愿者都很关注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社区应当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陈素珍介绍,一些志愿者组成了巡逻队,对学校周边文体用品店、网吧进行督察,督促他们规范经营;一些志愿者组成诗书画小组,帮助学生们开展各种活动;一些志愿者将楼顶植物园开放作为学生的科普园。社区经常会组织一些活动,让这些志愿者和学生们共同参与,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影响孩子们。
记者了解到,厦门网设计了富有童趣的频道页面,专门开辟了小博客专栏,招聘了一批热心教育事业的博友担任“小博客”志愿辅导员,与小博友建立起“手拉手、结对子”关系,引导学生快乐写博,健康成长。
厦门网总编辑林兴华说,如今志愿者已经从老师、博友扩大到团员干部、社区工作者、家长和大学生,博友们交流的内容也从博文延伸到学习、道德实践活动以及兴趣爱好等,正是这些家长、网络新闻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网络志愿者占领了网络阵地,充分发挥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作用,把未成年人上网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
同时,厦门市近年来建设了一批阵地,并制作了一批深受未成年人喜爱的少儿优秀作品,通过疏堵结合,不断丰富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厦门市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了一批基地,目前共有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8个、科普教育基地52个、国防教育基地12个。此外,各社区与辖区单位共建,设立了“劳动实践”“消防教育”等社区教育实践基地,为未成年人提供了更多的阵地。
“社会文化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心灵塑造、价值观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就是要汇集全社会的力量,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厦门市文明办主任刘绍清说,厦门市搭建了许多平台,鼓励社会各界人士为未成年人成长奉献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