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青海省高校以市场需求为“晴雨表”调整招生专业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11年02月21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西宁2月21日电(记者 顾玲)青海省各高校近年以市场需求为“晴雨表”,围绕市场需求调整招生和专业设置,优化学科建设,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得到有效提高。

    据青海省教育厅厅长王予波介绍,近年来,青海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全省高校在校生由“十五”末的4.9万人增加到6.2万人。为使毕业生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配置的需要,提高就业率,青海各高校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结构,建立了普通高校分专业初次就业率通报制度,对全省各高校近年来各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进行了通报。根据社会需求,青海省对普通高校就业率偏低的38个本科专业进行了调整并停止招生,同时申报了9个新增本专科专业。

    据了解,青海民族大学停招了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不相符的14个本科专业、3个专科专业,并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申报应用物理学等新专业。

    青海大学是青海唯一入选“211工程”的大学,青海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张宏岩介绍,青海大学坚持“招生跟着就业走、专业跟着市场走、办学围绕社会需求转”的工作思路,重视招生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尤其是与青海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学校每年视各专业的就业情况为市场需求的“晴雨表”,经过广泛调查分析,对就业率低的专业做出了停招、缓招或隔年招生。近几年,青海大学停招了毕业生就业率较低的农学、园林、行政管理、统计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日语等专业的招生,暂停了管理科学、麻醉学、医学检验、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招生计划。同时,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增设了测绘工程、地质工程、材料科学(能源开发与利用方向)、水利水电(农业水利工程方向)、水文水资源工程等专业的招生。

    青海大学还根据青海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建设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和优势的重点学科,突出人才培养对社会需求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学校重点建设了与青海四大支柱产业(电力、石油天然气、盐湖化工、有色金属)和四大优势产业(冶金、医药、建材、家畜产品加工)密切相关的专业,在三江源保护、高原农牧业、盐湖化工、高原医学、藏医药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为毕业生服务地方经济奠定了良好的专业基础。

    2010年,青海省属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83%,是5年来青海省属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最高的一年。

 
 
 相关链接
· 河北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转暖求职更重保障
· 清华等七所高校2011年自主选拔能力测试时间确定
· 150所高校共257名青年教师获霍英东教育基金奖励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