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4日,江南平台入口
、中央军委批准了《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指导意见》,提出了未来5至10年的改革目标。此前在珠三角和东北地区进行的1000米以下低空空域开放试点,2011年将在全国推广。
低空空域大多用于通用航空。通用航空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包括工、农、林、渔业和建筑业的作业飞行以及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实验、教育体育等的飞行活动。美国自1978年对私人飞行开放了3000米以下空域后,现在有22万架通用航空飞机,低空飞行活动非常频繁,私人从事飞行的环境较为宽松。
在国际上,通用航空的发展水平早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民航业强弱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美国等发达国家发达的低空空域通用航空产业,极大地促进了航空制造能力,进而带动了包括新材料、电子、通信、能源、精密制造等一系列相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开发低空空域还产生了极大的社会效益,如缩小城乡差距、平衡地区发展、增加投资就业等。
目前,中国民航的空域管理水平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然而在低空空域管理方面与航空发达国家相比,无论理论和经验都十分薄弱。低空空域开发管理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通信、导航、监视和空中交通管制等,设施设备复杂,牵涉层面多,技术难度大。要保持如此庞杂的系统运行可靠,必须具备很好的系统集成思想和综合保障技术。
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副局长吕小平认为,为适应我国低空空域开放和通用航空发展的需要,我们需要在相关技术研发、设备制造与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建设上进行配套。“十一五”期间,中国在低空空域管理系统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基础技术开发;“十二五”期间中国低空空域的管理技术将不断完善,以达到中国低空空域开放的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