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1月21日电(记者叶建平)四川省人民医院专业导师制培训计划21日启动,来自基层医疗机构的160多名医务人员成为第一期学员,将接受省人民医院医疗专家为期3年的一对一专业培训。这是四川省推进医院“互助帮扶”战略的一个缩影,旨在弥补四川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短腿”现状,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
作为汶川地震的极重灾区,北川县人民医院在地震中被夷为平地,医务人员伤亡惨重。震后,在山东省对口援建下,一座美丽而现代的北川县人民医院拔地而起,硬件水平较震前大幅度提升。在此次培训计划中,北川县人民医院有两名医生成为四川省人民医院专业导师制培训计划的第一期学员。
“目前最困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就是人才问题。”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朱伟说,“以外科为例,我们医院震后仅幸存了一名外科医生,目前外科医生都是刚从院校毕业的,经验不足。这次我们选派了医生前来培训,就是想培养几名科室的带头人,通过他们再对医院的医生进行‘传帮带’,提升整个医院的医疗水平。”
四川省人民医院外科主任刘仲前说:“在过去医疗卫生体制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生大多没有经过规范的临床培训,而传统的基层师带徒培养机制,容易形成‘瞎子牵瞎子’的怪现象。这次开展定点帮扶,主要是一对一的临床指导和培训,培训结束后要实现三个目标:一项科研课题、一篇论著和一项新技术。”
据四川省人民医院院长李元峰介绍,四川省人民医院2009年就开始探索建立公立医院之间、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对基层医院进行分层次支持和培训。截至2010年12月,省人民医院已免费接收进修医生和护士近460人次,接待参观学习近300人次。
据了解,四川省人民医院的探索是四川省解决农村卫生人才“短腿”的一个尝试。四川省正在推进农村卫生人才“百千万”工程,在5年内,为艰苦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100所县级医院至少各引进或培养1名中高级卫生技术人员,为1000所乡镇卫生院至少各招聘或培养1名执业(助理)医师,为1万所村卫生室各招聘或培养1名乡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