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台北12月21日电(记者 陈键兴 郭鑫 李惠子)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12月21日在台北举行两会恢复协商以来的第六次领导人会谈。
双方商谈并确认了《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同意本着保障两岸民众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促进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的宗旨,建立两岸传染病疫情信息通报机制,加强检疫防疫措施和对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处置;同意加强两岸医药品安全管理及研发合作,建立重大医药品安全事件协处机制;同意加强两岸中医药研究与交流,促进中医药发展,采取措施保障中药材品质安全;同意加强两岸重大意外事件所致伤病者的紧急救治合作。
双方讨论了两岸投保议题,确认了前一阶段业务沟通的成果。依据两会第五次会谈共识及《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第五条第二款规定,双方就建立投资保障机制、提高投资相关规定的透明度、逐步减少双方相互投资的限制、促进投资便利化等事项充分交换意见,取得一定进展。双方认为,应从保障两岸投资人利益出发,遵循通行惯例和作法,体现两岸特色,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有效保障和促进双方投资。双方将讨论投资和投资人定义、投资待遇、投资便利、征收、损害赔偿与损失补偿、代位、转移、投资争端解决及双方关注的其他事项和内容。双方表示,将继续推动相关工作,就上述事项和内容进一步展开协商,以尽速达成协议。
陈云林指出,医药卫生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两会协商向社会、文化领域拓展;投保协议的阶段性成果,是两岸根据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要求进一步深化经济合作的体现。这些成果丰富了两会协商的内涵,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注入新的内容。
双方肯定两会两年多来所签各项协议执行成效,并就各自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同意适时协调有关业务部门专家召开会议,总结两会已签协议执行情况,以利协议发挥更好效果;积极协调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与台湾海峡两岸观光旅游协会加紧调研与沟通,为明年适当时候推出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做好准备;同意海峡两岸航空运输交流委员会与台北市航空运输商业同业公会近日进行沟通,对明年春节两岸包机作出安排;同意尽快在两会框架下成立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海基会提出台方明年将提高每日赴台大陆游客配额,海协会表示乐观其成并积极配合。
双方就后续协商议题规划交换了意见。同意将两岸投保协议列为第七次会谈协商议题。同意积极展开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争端解决、经济合作等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续议题的协商,任何一项取得成果,即可列入两会会谈议题。陈云林表示,明年两会会谈应重在保持两岸制度化协商的稳定发展。建议两会进一步丰富谈判议题,照顾两岸同胞多方面需求,尽快启动两岸科技、文化、教育等议题的协商。
21日下午2点30分许,陈云林与江丙坤签署了《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
两岸人士:紧急救治写入医卫协议是两岸患者福音
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电(新华社记者)“两岸协同紧急救治危重病人早就有了大量的成功合作,这次两会协议写入了紧急救治的内容,对两岸患者都是一种福音。”台湾医界知名人士、上海辰新医院院长张焕祯说。
海协会与海基会21日在台北达成《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依据协议,两岸将就重大意外事件所致伤病者的紧急救治措施、资讯交换及伤病者转送等事项,进行交流与合作。
2004年冬,张焕祯所带领的医疗团队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合作,顺利完成了病危小台胞陈喻安自上海返回台中的接力抢救工作。回顾这段历史,张焕祯说,随着两岸交流增多,特别是大陆居民赴台观光开放之后,两岸民众都可能产生紧急救治的需求。
厦门五通码头距离金门最近、航程最短。2008年8月31日开航后,厦门在此开设了“生命救助绿色通道”,为通过厦金航线急需医疗救助的重危病人提供了便利。厦门市红十字会事业发展部主任科员赖其水说,“绿色通道”迄今共救助了180多人,90%都是台胞。
“以往都是台胞家属或者医院打电话向我们求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其病情是否有传染性、是否适合长途护送等,再与金门红十字组织联系,通过厦金航线进行交接。”赖其水说,但大陆其他地方不像福建有这样的地利之便,就不太好办理。“我接触的台胞都十分希望两岸能够签订相关协议来解决这一问题。”
根据协议,双方同意对在己方因重大意外事件所致伤病的对方人民,提供紧急救治,协助安排收治医院,并采取其他适当医疗措施。
从两岸骨髓移植,到护送台胞“渐冻人”(神经肌肉疾病患者)乘春节包机返乡,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曾经与台湾医务界配合,完成了两岸多起“生命接力”。院长王玉琦说:“在两岸尚未开通直航时,大陆医师护送台湾病患回台要辗转数十个小时。直航后,两岸间的紧急救治可以通过协议的形式,更进一步走上轨道。”
他表示,近年来大陆医疗水平不断提高,随着上海台胞就医绿色通道与台湾方面的健保给付逐步挂钩,越来越多的台湾患者也乐意到大陆知名的医院就诊。两岸两会签署协议,能满足此类不断增加的就医需求。
受访人士表示,目前两岸民众每年往来已达500多万人次,这份协议关注了两岸的民生需求,是非常贴心的人道关怀。
台籍人士、南京明基医院副院长林振坤说,在旅游观光过程中发生意外时,患者和家属都希望能在熟悉的医疗环境下就诊。协议签订后,两岸双方对紧急情况的认定都会相对明确,这也可以看成是两岸旅游的配套措施。
“两岸同胞血浓于水,开展紧急医疗救护本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表现。”王玉琦说。(执笔:李寒芳,参与采写:赵博、许雪毅、许晓青、朱旭东)
两会签署《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全文)
新华社台北12月21日电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21日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台北签署了《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全文如下:
本于维护人的健康价值,保障海峡两岸人民健康权益,促进两岸医药卫生合作与发展,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就两岸医药卫生合作事宜,经平等协商,达成协议如下: >>>详细阅读
医卫协议推动两岸医药品生产研发“无缝对接”
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电(新华社记者)“《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的签署,对于两岸医药企业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两岸在医药品临床试验、非临床检测,以及上市前审查、生产管理、上市后审批等环节逐步采认对方执行结果,将有力推动两岸医药品生产研发‘无缝对接’。”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
21日,海协会与海基会在台北签署《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作为协议中篇幅最长的章节,“医药品安全管理及研发”得到业内人士的普遍赞赏。
“两岸在医药品生产研发领域各有所长,协议的签署为两岸各取所长提供了难得机遇。”于明德分析说,台湾许多制剂工厂的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水平高于大陆,开拓国际市场的经验和能力也优于大陆,值得大陆医药企业学习;相对于台湾,大陆拥有实力雄厚的临床医院、病种研究院所,还有充足的骨髓库、基因库,这些都是台湾提升医药研发层次无法忽视的资源。
“以往,两岸在医药品临床试验规范、安全事件处理、研发技术认证、市场准入审批等各方面都‘各说各话’,实质性交流合作难以开展。如今,协议的签署为这一切扫清了障碍,两岸可以在同一个标准规范下进行有效对接。”于明德高兴地说。
台湾药师工会联合会荣誉理事长连瑞猛认为,“逐步采认对方执行结果”的意义还在于大幅减少新药准入环节的人力物力耗费,为患者提供更加及时和便利的治疗。
他说:“过去两岸各做各的,很多药品在台湾经过了非临床检测、临床试验等手续,但是到大陆还要走同样手续。一个新药至少等两三年,耗资上亿元人民币。现在有了这个协议,台湾的各种检测和试验逐步得到大陆认可,市场准入手续就大大简化了。”
台湾《工商时报》也载文认为,医卫合作协议签署后,两岸将有可能进行跨境临床试验合作,共同开发新药及新医疗器材,在台湾药厂完成的临床实验,进入大陆市场不必重做,对发展岛内生技业者是项大利多。
“目前大陆市场上,仅输液瓶的原材料就有超过50%从台湾进口。有专业人士估算,两岸一旦建立互相认可的医药品准入标准,将为台湾医药行业带来较目前扩容数十倍的增量。”中国医药包装协会副会长冯国平说。(执笔:赵博,参与采写:李寒芳、龚雯、朱旭东、许雪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