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 人民日报11月12日社论:
激情盛会 和谐亚洲
——热烈祝贺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开幕
今夜,珠江奔流的浪花,将托举起亚洲体坛一场最盛大的庆典。今夜,亿万双关注的目光,将见证第十六届亚运会的圣火熊熊燃起,耀亮羊城的夜空,岭南的山水。激情由此迸发,亚洲心手相连。
绵延近60载的亚运会,已深深融入亚洲现代史的壮阔波澜之中,不断上演新的传奇。如今,秀美的南国花城广州,将在亚运会的华章中,为世人再度奏响“中国旋律”,热忱欢迎来自亚洲各国各地区的运动健儿,踏上追逐梦想的全新舞台。此刻,我们回望北京奥运、上海世博,中国的自豪与精彩鼓舞人心、激荡五洲。广州亚运将为这“中国故事”写下新的华章。
对于亚运,中国人民怀有一份特殊感情。1974年德黑兰亚运会,中国代表团首度亮相,为重返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打下坚实基础。1990年,北京亚运会成功举办,不仅展示出中华民族开放进取的面貌,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也收获宝贵精神财富,更使这个东方古国的奥运梦想变得真切。北京亚运已熔铸为全民族的共同记忆,20年过去,中国成就世所瞩目,广州亚运正召唤起中国人民的热切期待。
体育是展示国家综合实力和民众人文风貌的窗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是广州筹办亚运的底气;文明程度的持续进步,彰显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深厚底蕴。从赛场金牌变化到城市建设的提升,从国家发展理念到民众理性心态,在时代的变化中,人们对亚运的关注趋于多元。北京到广州,跨越20年的两届亚运会,透射着中国在不同发展时期的鲜明印记,也见证着中国一步一个脚印的改革发展之路。
每个亚运东道主,都曾留下自己的独特姿彩。6年前,当亚运会的接力棒交到广州手中,这座地处我国改革开放前沿的城市,就以不同凡响的思路和扎实的工作,将筹办亚运的过程与城市发展脉络深度对接,使筹办亚运的眼界更宽,格局更新。
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面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质量、切实提高政府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水平、有效提升市民生活质量,亚运会的举办有力推进了广州的现代化建设。
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理念,体现在亚运各个场馆建设始终,体现在志愿者的热情奉献之中,体现在市民文明素养提升的方方面面。
“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如今,珠江清波,花城锦簇。在人民群众的参与和分享中,广州定将驶上新一轮发展快车道。曾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广州,将再度扬帆起航,借助亚运东风,加速国际大都市的建设。
大气包容,兼收并蓄,广州历久弥新的城市气质,与亚运会走过的发展之路相互印证。亚洲千山万水,山水相连,亚运会是独一无二的纽带,超越赛场与竞技,让数十亿亚洲人民共享奥林匹克精神,共享体育的光荣与理想。广州亚运会既有奥运项目的激烈拼争,也有众多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精彩展示,如同一本翻不尽的大书,气象万千而又和谐自然,蕴含了多元多彩的亚洲之美。亚运会由此焕发的勃勃生机,接续起亚洲追求“和平、友谊、进步”的不息梦想。
激情盛会,和谐亚洲。广州与亚运密切相连。我们期待广州为亚运绽放新的精彩;我们祝福亚运,预祝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圆满成功。
广州亚运会开幕式将实现史无前例的两大突破
新华社广州11月11日电(记者刘大江、高鹏)“幕天席地,天人合一”,中国古人的审美理想将在12日举行的广州亚运会开幕式得到展现。本届亚运会开幕式将大胆走出封闭的体育场,以珠江为舞台,以城市为背景,在场地选择和舞美设计两方面实现史无前例的突破,由此揭开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开幕式空间设计的新篇章。
这是记者11日从此间举行的广州亚运会开幕式准备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指挥中心办公室副主任何继青说,走出体育场办亚运会开幕式,是广州亚运会的理念创新和突破,其具体实现方式是“以珠江为舞台,以城市为背景”。
首先是开幕式场地选择实现了革命性突破,造就亚运巨轮,扬帆起航。广州亚运会开幕式将以海心沙岛为场地,让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开幕式从封闭的体育场走向开放的空间,实现了时间与空间的延伸与张扬,这是广州亚运会的首创。从空中鸟瞰,海心沙岛就像珠江上的一艘巨轮,借此天然优势,将开幕式的看台和舞台打造成一艘扬帆远航的“和谐号”航船,寓意面向东方,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奋力前进。
其次,场地的突破催生了舞美的创新,打造出全新的舞台概念。本届亚运会开幕式没有搭建传统的舞台,却充分利用了海心沙得天独厚的城市中轴线和珠江东西交汇点的地理位置,把江水,两岸,城市地标包括西塔、大剧院、博物馆、广州塔等建筑物尽收其中,充分利用激光、焰火、喷泉、船、帆、塔6大实物和光影元素,融天、地、水、桥于一体、声光电交相辉映,创造出天人合一、气势宏大、如梦如幻的全新舞台概念。
据何继青介绍,本届亚运会开幕式将分为珠江巡游、开幕仪式和文艺表演三大部分,从12日下午18时18分开始,至当日23时左右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