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一切都是崭新的--记汶川灾区重建任务全面完成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10年10月29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成都10月29日电(记者孙阳)一条条宽阔平坦的道路、一排排洁净美观的建筑、一片片绿意盎然的乡镇园区,新的医院、新的学校、新的住房、新的广场……一切都是崭新的。金秋时节,在汶川地震灾区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之时,记者再次前往地震极重灾区汶川采访,感受到汶川迎来了自己的第二次生命。

    10月10日,广东省对口支援汶川县恢复重建任务全面完成庆祝大会在汶川映秀镇举行。地震后,广东挑起了对口支援汶川恢复重建的重担。

    记者了解到,至今年9月底,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战,由广东省投资82亿元援建的702个项目全面竣工。至此,震中汶川的援建项目实现了“100%竣工、100%搬出过渡房、100%迁入新居”。通过对口援建,汶川脱胎换骨,实现了“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重建目标。

    由广东省援建的住房项目,建筑风格均根据汶川各乡镇、村不同民族特色和文化背景而建,羌式、藏式和川西建筑风格各具特色又相互交融。援建还将农房重建和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打造了三江乡“水乡藏寨”、水磨镇“禅寿老街”、耿达乡“潮州新村”等宜居宜商的民居,为农户发展“农家乐”和当地开设“步行街”等创造了条件。

    同时,学校、医院、道路、文体等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也全部保质保量完工,为汶川人提供了新的生活标准。

    广东还安排5.42亿元集中用于避灾广场、河堤等防灾避灾设施建设。汶川的新学校、新医院、新体育场馆等均按“8级抗震、9度设防”的标准建设。如映秀镇中心卫生院,采用了框架——剪力墙结构形式,同时采用基础隔震技术,确保了抗震能力。此外,在汶川全县13个乡镇中还建设了占地约5万平方米的防灾避灾场所,保证了自然灾害突袭时百姓有地方避难。

    广东援建指挥部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使所有援建项目都达到了优质工程。在今年“8·14”特大泥石流灾害中,所有援建项目都经受住了考验,重建项目没有受损。据介绍,震中映秀的重建便是按照“具有最佳抗震性能的抗震建筑博物馆和示范点”、“民族特色精品小镇”、灾后恢复重建标志性工程和样板工程等要求高标准开展的。

    援建不仅是建房,还以汶川工业、农业、旅游、文化、商贸等产业恢复重建为重点,既充分考虑汶川县经济、社会、民族、文化和自然条件等各方面实际,又立足长远,统筹规划产业配置、生态移民、功能定位,突出生态文化、新型工业等重点,培育汶川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目前,汶川全县产业恢复项目共28项,援建资金约6.74亿元。工业方面,注重将广东的市场优势和产业优势与汶川县的资源优势和特色优势结合,打造粤汶两地经贸合作平台。援建方投入4亿元重点建设“广东——汶川工业园”,目前已有5户企业参与;投入8000万元用于漩口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方面,援建方通过技术和资金支持,带动当地农业规模化发展。如帮助当地农民提高金银花等药材种植水平、建设以兰花为主的花圃基地等,使特色农业成为当地新的增长点。

    援建方还积极开发汶川旅游资源,着力打造生态农业环线旅游经济带,鼓励农户把“农家乐”和种植绿色蔬菜水果结合起来,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旅游。同时,开展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建设。

    记者了解到,截至9月底,汶川威州镇、水磨镇、映秀镇城镇基本功能基本形成,其他10个乡镇重建主体任务基本完成,灾区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 

 
 
 相关链接
· 汶川"对口援建"取得丰硕成果 交上一份合格答卷
· 四川开展汶川地震灾区江河流域生态修复课题调查
· 北京援建汶川地震灾区完成 什邡群众欢送援建者
· 四部门要求做好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金融支持与服务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