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最高法院长王胜俊报告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工作情况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10年10月27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记者杨维汉、陈菲)在27日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报告了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工作情况。

    王胜俊在报告中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民事审判工作呈现涉及范围广、案件数量大、增长速度快、新型案件多、审理难度大等新特点。2008年至今年上半年,全国法院共审结各类民事案件1493.95万件,占人民法院全部诉讼案件的85.77%,结案标的额20528.51亿元;全国法院年均审结各类民事案件597.58万件,比前五年年均结案数增长了22.82%。

    王胜俊说,多年来,全国各级法院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牢固树立能动司法、为民司法、平等保护、注重效果等司法理念,在促进经济社会有序发展、保护群众切身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坚持能动司法,着力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二是坚持为民司法,着力服务民生。三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着力加强调解工作。四是坚持推进改革创新,着力完善民事审判制度和工作机制。

    王胜俊强调,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化、人民群众司法需求日益增长、社会主义法治实践日益丰富的新形势下,民事审判工作还存在着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审判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基层基础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司法权威有待进一步树立等许多问题和不足。全国各级法院将坚定不移地抓好法院队伍的思想政治和司法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民事审判水平;坚定不移地推进民事审判方式改革,进一步完善民事审判制度和工作机制;坚定不移地加强人民法院的基层建设,进一步夯实民事审判工作基础;坚定不移地加强司法作风和司法廉政建设,进一步提高司法公信力,更好地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 

我国法院两年半共审结涉农民事案件54万多件

    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记者杨维汉、隋笑飞)为落实党的农村政策,更好地服务“三农”工作,最高人民法院指导各级法院依法审理涉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土地征收征用、农民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以及汽车、家电、农机具下乡等案件。2008年至今年上半年,共审结涉农民事案件54.27万件。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27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工作情况时介绍,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指导各级法院不断完善民事审判远程立案、预约办案、视频审判、电子签章等工作规范;在偏远地区设立巡回办案点,就地审理案件,减轻当事人的奔波劳苦;加强民族地区双语法官培养,方便少数民族当事人诉讼;加快诉讼场所无障碍建设,方便残疾人诉讼;完善对经济困难当事人缓、减、免交诉讼费的条件与程序,加强司法救助工作。

    人民法院坚持司法为民,着力服务民生。王胜俊说,几年来,各级法院坚持依法妥善处理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件,切实保障群众权益。针对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婴幼儿奶粉事件和玉树特大地震灾害等突发事件,最高人民法院及时制定相关司法政策,指导地方各级法院依法妥善审理因公共突发事件引发的各类民事纠纷。

    据了解,2008年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各级法院共审结婚姻、赡养、抚养、继承等案件330.94万件,劳动争议案件72.35万件,人身损害赔偿案件153.77万件,电信、服务及产品责任案件80.70万件。

我国法院审结知产案件增幅巨大

    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记者杨维汉、陈菲)2008年至今年上半年,全国法院共审结知识产权案件66872件,与前五年相比年均增长112.66%,为激励自主创新、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27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工作情况时表示,全国法院大力加强知识产权审判,依法促进自主创新。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要求,最高人民法院及时制定贯彻意见,采取切实措施,着力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导作用。

    王胜俊说,人民法院审理知识产权案件时,注重解决知识产权权利冲突,规范驰名商标保护,明确专利侵权判定标准;连续开展“司法护权、激励创新”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行动月活动和“优化自主创新司法环境”年度主题活动;定期发布《知识产权案件年度报告》和典型案例,加强审判监督指导;推进知识产权裁判文书上网工作,提高知识产权审判透明度;妥善审理涉奥运会、世博会知识产权案件,保障了奥运会、世博会顺利举办。

民事官司“两上升”“两下降”说明什么?
——从高法报告透视近年法院民事审判

    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记者杨维汉、陈菲)“2008年至今年上半年,经人民法院调解,当事人达成和解或撤诉的案件共828.53万件,占审结民事案件的61.39%,今年上半年达到65.78%。”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27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工作情况时透露,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呈现出调解结案率和服判息诉率“两上升”,涉诉信访率和强制执行率“两下降”的局面。

    民事审判是通过司法手段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一项重要司法工作,与刑事审判、行政审判共同构成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主干。

    从2008年开始,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大量投资纠纷、金融纠纷、贸易纠纷、劳资纠纷、涉外纠纷等民商事案件涌入法院。我国司法机关受理的诉讼案件呈现“井喷式”增长,案情复杂。

    最高法院的统计显示:2008年至今年上半年,全国法院年均审结各类民事案件597.58万件,比前五年年均结案数增长了22.82%。

    对此,我国司法机关积极寻求应对之策,司法理念也在随之调整。最高人民法院及时向全国法院提出能动司法的新要求,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为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的若干意见》等37个有关民事审判的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文件。

    能动司法的过程,是整合资源,积极自我调适的过程,是不断提升司法能力的过程。2008年至今年上半年,全国法院共审结公司、借款、保险、破产等民事案件379.37万件,结案标的额9889.85亿元,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维护公平交易秩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各类诉讼案件急剧增加,法院加强调解应对“诉讼爆炸”。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工作原则,将调解贯穿于立案、审判、执行、信访工作全过程。重视立案调解,尽可能将一些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案件化解在开庭之前。

    王胜俊说:“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各级法院把调解作为处理民事案件的首选方式,同时进一步规范好调解工作,对不能调解及调解不成的,及时依法裁判。”

    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司法调解等相结合的大调解格局,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化解社会矛盾的合力正在逐步形成。

    坚持审判公开才能树立司法公信。人民法院还就完善公开审判制度提出具体要求,同时完善人民陪审工作机制,加强陪审员选任和培训工作,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密切联系群众、监督审判活动的作用。

    王胜俊的报告显示,2008年至今年上半年,全国人民陪审员共参与审理案件1393771件。

    针对民事案件总量大、增速快、办案压力大的状况,完善民事案件繁简分流机制,做到当繁则繁,宜简则简,加快审判进度,减轻当事人讼累。

    据统计,目前全国法院按照简易程序快速处理的民事案件已占一审民事案件的67.32%。王胜俊介绍:“最高人民法院下发《关于调整高级人民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商事案件标准的通知》,把更多的案件交由中级、基层法院审理,使上级法院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加强审判监督指导,提高整体司法水平。”

    调解结案率和服判息诉率上升,涉诉信访率和强制执行率下降,也是坚持公正廉洁司法,着力加强民事审判队伍建设的结果。

    王胜俊说:“近年来,全国各级法院深入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弘扬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加强民事审判队伍司法能力建设,改进司法作风,建立健全了对民事审判工作的监督制约机制。”司法廉洁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链接
· 第四次亚太司法改革论坛会议开幕 王胜俊致辞
· 王胜俊:法院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必须研究新情况
· 王胜俊在会议上强调创新和加强人民法院审判管理
· 王胜俊:推动民族地区法院发展 维护民族地区稳定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