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10月19日电(记者王立彬)随着全面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地质工作迅速发展,目前全国已有180个城市建立地质环境监测系统。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19日在此间的全国城市地质工作会议上说,我国早期的城市地质工作侧重于与建筑有关的工程地质工作。上世纪60年代以后,逐步拓展了水土污染防治,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矿产资源评价,城市固体废物处置场地选址,城市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评价等。本世纪初,我国已完成100多个城市1:50000水工环地质综合调查、77个城市环境地质研究及地下水资源储量计算、15个城市1:10000—1:50000工程地质调查、30个大城市地质图系编制、61个城市地下水污染调查,目前已经在180个城市建立了地质环境监测系统。
最近几年,我国重点开展城市三维地质结构调查和地下空间利用适宜性评价、主要地质灾害调查和危害性评价、地表浅层土壤及水体地球化学背景调查和环境质量评价、三维可视化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等,以北京、上海、杭州、天津、南京和广州六个城市为试点的城市地质工作取得重要成果。如北京开展奥运公园地区专项地质调查,查明奥运场馆地下三维地质结构,对隐伏于奥运公园下部的黄庄—高丽营活动断裂进行了准确定位,并对该地区隐伏岩溶塌陷危险性进行评价。上海开展世博会场址专项示范调查,系统查明了地下三维地质结构,隐伏断裂分布和土壤污染情况,为世博会规划和大规模、多层次地下空间开发规划提供了系统资料。
汪民说,目前我国城市地质工作缺乏系统性,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要求。如供水水文地质调查、工程服务专项调查等,目标比较单一;缺少对地下地质结构的整体了解,多以浅部地质工作为主,缺乏城市深部地质工作成果,难以支持大规模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因此必须加快推进城市地质工作,缓解城市经济开发、空间开发与地质环境载体间的矛盾,避免或减少城市地质环境问题。参考近100年来国外城市地质工作发展,今后我国城市地质工作要逐步转向为城市整体化决策和城市安全提供全方位服务;不仅要为经济建设提供前期服务,还要参与城市发展全过程,在为城市发展现实需求服务同时,为城市未来发展需求提供预测服务,以综合化、信息化、数字化的城市地质工作成果,为我国城市提供地质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