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10月16日电(记者杨洪涛)因储粮技术落后、虫霉鼠害等原因,贵阳市农户每年储粮损失约4000万元。针对此,贵阳市2009年启动了科学储粮示范试点,一年来取得初步成效。
贵阳市粮食局副局长唐仲灿说,在广大农村,农户都有储存粮食的习惯,但每年储粮损失率为5%至8%,按照5%的储粮损失率计算,贵阳市农户每年储粮损失就达约2万吨。
为提高农民的储粮技术,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帮助农民解决“储粮难”问题,贵阳市先后在开阳县、修文县确定了450户科学储粮示范户。试点采取省补助投资、市县配套和农户自筹相结合的方式,农户投入100元左右,就可制作一个容量为2000斤,使用年限为15年的粮食“丰产仓”,对粮食进行科学安全保管。
唐仲灿说,通过采取组织农户现场参观、示范引导和培训等措施,普及科学储粮知识和技术,引导农户正确使用防虫、灭鼠的储粮药剂,降低储粮成本,减少药剂污染,提高粮食卫生质量,可实现“绿色储粮”。据检测,通过实施科学储粮,可将农户储粮损失减少到2%以内。
据了解,今年贵阳市将推广5400户科学储粮示范户,首批2000户已进入具体实施阶段,第二批3400户将在年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