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上午,一名电视摄像人员在拍摄指控大厅显示屏上显示的嫦娥二号卫星第一次近月制动模拟动画。当日11时6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一次近月制动,32分钟后,卫星顺利进入周期约12小时的椭圆环月轨道。新华社记者 田兆运 摄
新华社北京10月6日电(田兆运、杨冰、姜宁)北京时间6日11时6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一次近月制动,32分钟后,卫星顺利进入周期约12小时的椭圆环月轨道。
嫦娥二号任务测控通信指挥部副指挥长、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主任麻永平说,近月制动是卫星飞行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次轨道控制。嫦娥二号卫星飞行到月球附近时,其相对月球的速度大于月球逃逸速度,如果不减速,卫星将飞离月球。要实现绕月飞行,必须进行制动,将其飞行速度降低到月球逃逸速度以内,从而被月球引力捕获,成为月球卫星。
11时6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调度地面测控系统,向嫦娥二号发出指令,卫星发动机准时点火,工作32分钟后,正常关机。对各项测量数据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卫星顺利进入周期约为12小时的椭圆环月轨道。
据介绍,与嫦娥一号卫星相比,嫦娥二号实施近月制动时距月面更近、速度更快、制动量更大。同时,月球重力场对卫星轨道的摄动影响也相应增大,进而影响近月点轨道预报、轨道控制精度和近月点捕获后快速定轨的精度。这对卫星的控制能力和测控系统的测量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次近月制动成功,为嫦娥二号最终进入“使命轨道”进行科学探测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使我国航天测控“月球精密定轨”技术得到了进一步验证,标志着我国航天测控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据悉,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将于近日择机对嫦娥二号卫星实施一次轨道平面机动和两次近月制动,确保卫星进入周期118分钟的“使命轨道”。通过在轨测试后,卫星将开展科学探测活动。
嫦娥二号卫星10月6日上午将实施第一次近月制动
新华社北京10月6日电(记者田兆运)记者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获悉,嫦娥二号卫星第一次近月制动将于6日上午实施。这次制动是嫦娥二号卫星从地月转移轨道进入环月轨道的关节点,将决定卫星能否成功进入环月轨道。按照任务总体方案安排,嫦娥二号卫星将进行3次近月制动。
月亮之上的精准飞控
——北京航天飞控中心目击嫦娥二号第一次近月制动成功
新华社北京10月6日电(田兆运、熊卫平、姜宁)10月6日,正沉浸在节日喜庆中的首都北京阳光明媚,秋色正浓。
经过了几天短暂的平静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再次变得热闹起来。
在经历了星箭分离、卫星入轨、中途修正、约111小时近35万公里的行程后,高速飞行的嫦娥二号卫星即将迎来探月征程上的一次严峻考验——第一次近月制动。
这是一次极为关键的动作,成功与否决定着嫦娥二号卫星能否顺利被月球捕获,成为一颗月球卫星并继续完成后续使命。
10时30分,飞控大厅右侧显示屏上,巨大的灰色月球球体在墨色的宇宙背景下旋转,带给人一种神秘的气息,周围闪烁的繁星,恰似为嫦娥指路的明灯。中间屏幕上,一条绵长的红色弧线清晰显示着嫦娥二号的飞行轨迹。
指挥控制台前,已经紧张忙碌了5天的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朱民才依然精神饱满。他说:“这次变轨无论对卫星还是测控都是很大的考验。要精确控制嫦娥二号直接进入近月点100公里的环月轨道,相比控制嫦娥一号进入近月点200公里的轨道,测控难度大大增加。控制稍有偏差,嫦娥可能会飞掠月球,也可能跟月球相撞。可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这次近月制动是检验我们轨道控制能力的硬标准。”
遥控机房内,遥控发令员詹磊果断地发出了一串遥控指令。这是嫦娥二号在飞行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指令之一,它决定着卫星能否进入环月轨道。这个指令是北京中心经过无数次测算、推敲,反复证明得来的,它将帮助卫星准确找到奔月的入口。
11时06分,调度的控制口令依次在大厅响起。
“490N发动机点火!”
“第一次近月制动开始!”
大厅前方的巨幅显示屏上,金黄色的卫星星体正在朝着月球飞行,离月球越来越近。嫦娥二号犹如一位翩翩起舞的仙女,轻盈地扭动身躯,瞬间,来了一个180度旋转,舞出一段优美的空中芭蕾。三维图形清晰显示出,卫星飞行留下的红色轨迹与绿色目标轨道渐渐重合。
“青岛跟踪正常!”
“喀什跟踪正常!”
“遥测数据正常!”
大厅里不时传来各测控站的报告声。
32分钟后,调度员下达指令:“发动机关机,轨控结束!”
此刻,终端机房内,紧张的轨道计算开始了。卫星是否准确进入环月轨道,谜底将在这里揭晓。只见每个操作台的显示屏上,各种数据、信息、画面在不停刷新着,技术人员目光专注,扫视着显示屏上的数据,手指快速在键盘上敲击,根数计算、轨道复合、数据比对。
随后,北京中心宣布:“嫦娥二号成功进入环月轨道!” 嫦娥二号卫星顺利进入周期为12小时的月球椭圆轨道,揭开了环月之旅的序幕!
大厅里响起热烈掌声,每个人的脸上都绽出快乐的笑容,一双双熬红的眼睛闪烁着晶莹的泪光。
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党委书记刘清华话语中难掩自己的激动:“嫦娥二号卫星成功进入环月轨道,标志着我国拥有了第二颗月球卫星!接下来,我们还要进行第二次、第三次近月制动。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圆满完成任务,使嫦娥二号卫星顺利进入‘使命’轨道,实现它对月球进行科学探测的使命,向祖国和人民交一份优秀的答卷!”
记者向大屏幕望去,月亮之上,嫦娥二号卫星正在欢快地飞翔。

嫦娥二号中途轨道修正再次取消 6日将入环月轨道
新华社北京10月5日电(田兆运、宗兆盾)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朱民才5日告诉记者,由于首次中途轨道修正满足入轨精度要求,嫦娥二号卫星原计划需进行的中途轨道修正再次取消,预计将于6日进入预定环月轨道。 >>>详细阅读
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 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揭幕

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新华社四川西昌10月1日电(记者白瑞雪、李清华、王玉山)随着嫦娥二号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揭开序幕。
作为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的主要任务是为嫦娥三号实现月面软着陆开展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继续进行月球科学的探测和研究。
把这一“探路先锋”送入太空的是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这是这种推力更大的新型火箭第一次用于探月发射,也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131次飞行。
在零星细雨中起飞约25分钟后,火箭把卫星送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这标志着我国成功突破直接地月转移轨道发射技术。
这一技术的突破,为嫦娥二号铺就了一条“快速路”,奔月时间比嫦娥一号减少7天。 >>>详细阅读
嫦娥二号卫星采取三方面保护措施应对太空高温

在遥远的太空,由于没有大气层的保护,卫星在阳光照射下表面温度非常高。那么,卫星是如何应对这种太空高温环境的呢?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关专家说,和200公里轨道相比,100公里轨道上的热流增加了20%~30%。嫦娥二号卫星的100公里轨道“工作环境”将面临100℃左右的高温。为了应对这种高温环境,技术人员采取了多个方面的保护措施。 >>>详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