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两岸红十字组织代表纪念“金门协议”签署20周年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10年09月21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金门9月21日电(记者 张勇)“金门协议20年,真情留在天海间。人道光芒常普照,两岸中秋共月圆。”两岸红十字组织代表21日重回金门,共同纪念“金门协议”签署20周年,亲历20年前会商过程的原大陆红十字组织秘书长韩长林在会商旧址即席赋诗。

    20年前“金门协议”的会商旧址“仁爱新庄”,如今已是金门县地政局办公所在。为了配合此次纪念活动,相关单位特地还原了旧貌。

    21日中午,韩长林和原大陆红十字组织理事乐美真等人抵达会商旧址,与台湾红十字组织负责人陈长文、原台湾行政机构负责人郝柏村等举行座谈,大家抚今追昔,共话两岸关系的变迁和未来。

    陈长文说,“金门协议”见证了两岸一家亲,见证了两岸的血浓于水。展望下一个20年、30年,我们充满了信心。

    郝柏村在致辞中表示,“金门协议”可以说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个好的开端,当前两岸应共同顺应历史潮流,共创和平、发展、互利的未来。

    曾参与20年前会商的两岸红十字组织代表还在按原貌摆放的桌前就座,重温20年前的历史性一刻。随后,大家共同为“金门协议20周年纪念牌”揭幕,这块纪念牌今后将永久树立在协议会商旧址。

    为纪念“金门协议”签署20周年,台湾红十字组织特地出版了《金门协议20年》一书。

坚持协商谈判 共创两岸未来
——写在两岸纪念“金门协议”签署20周年之际

    新华社金门9月21日电(记者 张勇)两岸红十字组织代表21日在金门共同为“金门协议20周年纪念牌”揭幕,纪念“金门协议”签署20周年。纪念历史,主要是汲取其宝贵精神财富,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思维、经验与路向,正所谓“历史昭示未来”。我们以为,两岸红十字组织代表、有关人士举行这样的纪念活动,正是本于此初衷。

    就协议本身而言,以遣返刑事犯、打击犯罪为目的的“金门协议”,为维护两岸交流健康发展和两岸人民权益做出了积极贡献;而就两岸关系发展而言,“金门协议”作为1949年以后两岸民间团体受权签订的第一个书面协议,是两岸民间团体以事务性商谈的方式解决法律事务问题的有益尝试,堪称两岸协商的“破冰”。

    正是在这次成功“破冰”之后,两岸先后于1990年、1991年成立海基会、海协会。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在香港就两岸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进行讨论,达成“九二共识”,为两会商谈奠定了基础。

    回首“金门协议”的签署以及之后两岸两会协商“踏平坎坷成大道”的历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条成功经验:协商谈判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政治基础,秉持“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不断推动两岸商谈进程,不断取得更多积极成果。

    以2008年6月成功复谈以来两会领导人五次会谈为例,这五次会谈成功签署14项协议并达成1项共识,为两岸人流、物流、资金流搭建起一座座桥梁,创造了两岸民众期盼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两岸亿万同胞同蒙其利,同时也将两岸关系带入了新的广阔境界。

    事实充分证明,两岸协商是务实解决问题的沟通平台,是互惠双赢的良性互动。海峡两岸中国人完全能够通过协商谈判积累共识、减少分歧,循序渐进解决问题,增加共同利益,有能力、有智慧把两岸关系的前途掌握在自己手中。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尚且能够通过协商谈判化解矛盾、解决争端、开展合作,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更应该这样做,而且应该做得更好。

    20年前的9月12日是“金门协议”签署的日子,而今年9月12日,恰是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正式生效之日。这既是历史的巧合,更是历史大势的体现。如果说“金门协议”是两岸协商对话的滥觞,那么ECFA就是两岸协商厚积薄发并迈向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继ECFA之后,如何创造条件,累积共识,破解两岸之间更多的难题,是摆在两岸双方、两岸同胞面前的重责大任。

    “心系万民安居乐,协商再创天下平。”在纪念“金门协议”签署20周年之际,我们理应着眼未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通过协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与两岸互动中衍生的新问题,不断推动两岸关系破浪前行,驶向更加光辉灿烂的彼岸。

风雨故人来 海峡已新天
——“金门协议”会商人士廿载后重聚记

    新华社金门/厦门9月21日电(记者 陈键兴 张勇 许雪毅)20年前的9月,台风刚过的一个早晨,时任中国红十字会秘书长的韩长林一行5人从厦门东渡码头出发,目的地是一水之隔的金门。在那里,两岸红十字组织代表会商达成了以遣返刑事犯、打击犯罪为主要内容的协议,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之间首个书面协议,史称“金门协议”。

    弹指一挥间,20年后的9月19日至22日,中国红十字会在厦门举办纪念“金门协议”签署20周年座谈会。21日,与会的两岸红十字组织代表及当年参与会商的有关人员重聚金门,踏访会商故地。

    “金门协议二十年,真情留在天海间。人道光芒常普照,两岸中秋共月圆。”韩长林在会商旧址“仁爱新庄”即席赋诗一首。这个地方如今已是金门县地政局办公所在地,为配合纪念活动,相关单位特地还原了旧貌。

    “风雨故人来”。时任台湾红十字组织秘书长的陈长文当年在会商开始时说过的这句话,如今再度被他用来迎接大陆来宾。

    对于这句话,韩长林、乐美真等当年参与会商的大陆代表同样津津乐道。时任中国红十字会理事的乐美真认为,这句话有双关之意,一方面是这两天正是风雨天气,故人重逢;另一方面,两岸关系走过不平凡道路,终于迎来当前的大好局面,令人不由感慨万千。

    20年,两岸关系已“换了人间”。当年战云密布的金厦海域,如今已是繁忙异常的“三通”前沿,两岸同胞往来络绎,不久前还举行了两岸联合搜救演练。

    时任台湾红十字组织关系组主任徐祖安说:“和今天相比,当时两岸之间的气氛要严峻得多,戒心也比较大。回味往事,验证了我们那时所做的事情做得很好。我很高兴为两岸人民做了一点点贡献。”

    “金门协议”的签署,是两岸民间团体以事务性商谈的方式,解决法律事务问题的有益尝试,在两岸关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纪念活动中,人们重温着20年前的历史性一刻,谈论更多的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未来,无不为近年来两岸两会协商对话不断取得成果而感到欢欣鼓舞。

    “放眼千山外,相逢一笑中。”乐美真说,“中国人之间有什么问题不可以通过商谈来解决呢?金门会商不仅是两岸在司法互助方面迈出的一步,还为之后的两岸商谈提供了契机。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两岸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好我们之间的问题。”

    原台湾行政机构负责人郝柏村表示,“金门协议”可以说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个好的开端,当前两岸应共同顺应历史潮流,共创和平、发展、互利的未来。

    原台湾海基会高级专员苏祥铨参与“金门协议”遣返作业多达201批次。他说,两岸历经波折,取得现在的发展,大环境要求我们一定要加强交流、保持和谐、互利双赢。

    台湾红十字组织理事曹尔忠说,20年前的9月12日是两岸签署“金门协议”的日子,而今年的9月12日,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生效。大家应该继续努力,实现两岸合作双赢,争取两岸人民的最大福祉。

    陈长文说,“金门协议”见证了两岸一家亲,见证了两岸的血浓于水。展望下一个20年、30年,我们充满了信心。

    21日的座谈结束后,两岸人士共同为“金门协议20周年纪念牌”揭幕,这块纪念牌今后将永久树立在协议会商旧址。

 
 
 相关链接
· 纪念“金门协议”签署20周年座谈会在厦门举行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