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过一天西藏人的日子--上海世博会西藏活动周速写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10年09月03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上海9月3日电(记者 吴宇 达娃)这是一顶绘有吉祥图案的巨型帐篷:正中位置,是一座描金涂彩的佛龛,佛龛前的银碗里盛满净水,旁边几盏传统式样的供灯,但是点的已不是酥油而是电。一早在佛龛前祈祷完毕,帐篷里就响起打酥油茶的声音,茶香一点点浓郁起来。除了打茶,待客的青稞酒和银碗也准备好了……

    这不是在西藏,而是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宝钢大舞台——西藏活动周的一天就是这样开始的,如同一户普通西藏人家的早晨。

    在这户西藏人家,人们忙碌的活计各不相同,但都魅力十足、夺人眼球:正在木板上精雕细刻的是一位穿着藏式衬衣的中年男子,将墨汁涂在刻好的经板上,就可将藏纸印制成一张张绘有佛像和花草纹饰的经书;在一架木制织机前,两位十几岁的小姑娘正在织氆氇,旁边摆放了五颜六色的一摞摞围巾、被单成品;一位年过七旬的老者已是满头银发,仍手持小锤细细敲打着手中铜器,在他身边的书架上摆满了佛像、供灯、香炉等手工打制的金属艺术品和生活用品;唐卡画师和面具制作艺人从事的也是一丝不苟的“细活”,相比起来,用一支硬笔书写各种字体藏文的老者,则有着一种笔走龙蛇的豪爽和洒脱……

    “这么多藏族文化遗产的集中展示,我也是第一次看到,样样我都想学。我觉得我们在向世界共同呈现一个多姿多彩的西藏。”说这话的是来自西藏米林县的亚依。与身旁众多能工巧匠一样,这位37岁的珞巴族妇女也是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位传承人,她所掌握的珞巴族织布技艺,是西藏自治区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临近中午,人们步出帐篷,经过一道藏式风格的大门,来到了一处以布达拉宫和大昭寺为背景的小剧场,西藏高原浓郁的民俗风情,通过原汁原味的歌舞戏曲形式,呈现在眼前:

    欢快的牦牛舞把“雪域之舟”牦牛的刚毅顽强与活泼顽皮刻画得活灵活现;白面具、蓝面具以及门巴等不同流派的藏戏,让人感受到这一民族戏剧“活化石”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世界最长史诗《格萨尔》说唱以及六弦琴弹唱,呈现的都是西藏大地最为常见的民间艺术;“果谐”、“甲谐”两种舞蹈,分别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藏族女性和男性的风采;而民族服饰表演,则将高原大自然的美与高原儿女惊人的创造力融为一体,让人大开眼界。

    最有意思的是表现藏族婚礼的庆典歌舞。音乐声中,一位戴眼镜、斯斯文文的男性观众被请上台,转瞬间就被穿戴上藏式礼服和皮帽,成了婚礼中的主角。1300多年前,唐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和亲的故事,至今流传,只不过,在今天的世博会上,是“西藏公主”来内地招“驸马”。婚礼中,女主角落落大方、能歌善舞,而被“点中”的男主角虽然羞涩,却是满脸惊喜。

    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扎西多吉认为,如果说帐篷里的西藏人家是相对静态的西藏民族传统文化展示,那么,小剧场中的互动演出,则是一出动感十足的“雪域珍宝”大戏,两者不仅表现了传承至今的西藏传统文化,更是今天西藏人精神世界的写照。

    据介绍,迄今为止,西藏已有76个项目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治区级和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别有222项和735项。近5年来,各级政府投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资金达4000余万元人民币。

    下午和傍晚,世博园里西藏活动周同样精彩。在宝钢大舞台的大剧场,一出名为《天上西藏》的大型演出,让观众置身雪山草原,陶醉在歌舞的海洋中。而主题为“西藏腾飞”的大型巡游表演,则在世博园一条1.35公里长的街道上,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同时也将高原人们的热情和欢乐传递给每一个人。

 
 
 相关链接
· 上海世博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 旅游局副局长杜一力主持世博会越南国家馆日活动
· 世博安保协调小组:全力做好世博会决胜阶段安保
· 公安部副部长:全力做好世博会决战阶段安保工作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