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东京8月31日电(记者 刘林)第六届北京—东京论坛31日在东京闭幕。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来自中日两国的政商界、学术界、传媒界人士围绕“亚洲的未来与中日的贡献”这一主题,通过政治、经济、媒体、地方、安全五个分论坛广泛交流意见,就如何进一步推进中日两国的国民交流和双边关系发展达成诸多共识。
与会人员普遍认为,中国和日本应求同存异,互相尊重,互相让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加强政府外交、公共外交等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大力推进双边关系发展,为亚洲和世界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日本前驻华大使宫本雄二在31日的全体会议上发言时说,中日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两伤,应直面问题、解决问题,谋求共同发展。
中国前驻日大使陈健指出,中方欢迎日本在全球发挥作用,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两国能否和平共处不仅对亚洲、而且对全球都将产生重要影响。中日两国有责任共同推进全球化,维护世界经济的开放性。
前日本银行副总裁、大和综研理事长武藤敏郎指出,中国在快速发展中需要特别注意老龄化和养老压力、转变产业结构、环境污染以及资源和能源等问题。在这些方面,日本的经验可资借鉴。
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中国前驻法大使吴建民在演讲中提出,中日两国应当在寻求共同利益的过程中展开合作,携手前进。例如在安全领域,双方都有确保海上石油通道的需求;在经济领域,双方都需要维护自身巨额外汇储备特别是美元资产的安全。这些利益的共同点就是中日合作的基础。
此外,中日与会代表认为,北京—东京论坛这样的公共外交活动是政府外交的有效补充,在促进中日民间交流、推动双边关系平稳健康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值得花大力气进一步深化推广。两国需要这样一个坦诚、理性沟通的平台,加强交流,求同存异,从而加强两国公众的相互理解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