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沈阳7月28日电(记者马义 陈梦阳)摆脱对个别地区或单一产业的依赖,经济发展呈现出多点支撑的局面,推动辽宁经济各项指标高于同期、好于预期,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辽宁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经初步核算,上半年辽宁省生产总值820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4.6%。上半年,辽宁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1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增幅同比提高18.2个百分点。这是辽宁省半年财政收入首次超过千亿元。
中央实施“振兴东北”战略以来,辽宁告别了“东北现象”的困扰,步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主要标志是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几年高速增长。即使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2009年,辽宁也成功地实现了主要经济指标“两个不低于”,即不低于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辽宁的平均水平,不低于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
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辽西北三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使辽宁呈现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齐头并进的态势。从地域来看,尽管沈阳、大连两个市仍占辽宁经济总量的五成以上,但其他十二个市经济总量不断增大,两三年后将涌现出一批财政预算收入超百亿元,GDP过千亿元的市。
此外,近两年,辽宁狠抓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区经济和县域经济两块经济“短板”,且效果明显。去年全省56个城区中财政收入低于3亿元的有21个,今年这个数字将减少到11个。预计全年,全省44个县中43个县的财政收入将超过3亿元。目前,全省每个城区都在形成一个服务业聚集区、每个县都在形成一个百亿元产值的产业聚集区,以往的“短板”正在补齐。
在工业经济上,辽宁的装备制造业在继续保持第一支柱产业地位的同时,农产品加工业异军突起,和装备制造、冶金、石化一起成为辽宁四大支柱产业,同时建材、医药等行业也随着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以及省、市政策的大力扶持,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辽宁的后发优势日益突显。上半年,全省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82.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5%。引进内资实际到位2534亿元,同比增长35.3%。据了解,辽宁这两个指标的绝对值和增长速度已连续几年保持在东部地区的前列。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陈萍分析提出,多个经济增长点犹如多个捆绑式火箭,推动辽宁的经济发展进入加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