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我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在白令海初战告捷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10年07月21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雪龙”号7月21日电(记者 张建松)经过19天的风雨兼程、昼夜奋战,我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在白令海的海洋综合调查圆满结束,初战告捷。

    白令海是北冰洋的“门户”,欲想研究北冰洋,必先探秘白令海。在我国前三次北极科学考察中,白令海都是重点调查海域之一。第四次北极科考队7月10日抵达白令海作业区以后,在白令海盆、北白令海和白令海峡区域,共进行了47个站位的水文、化学、地质、大气等相关要素的多学科综合观测和采样。

    据统计,47个站位的温盐深仪(CTD)采水观测、31个站位的光学观测、10个站位的投放式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仪(LADCP)观测等,均取得了一批可靠的观测数据。考察队员对白令海盆和陆架海区开展了海洋水体化学元素、溶解气体、生物地球化学颗粒物、同位素、气溶胶等项目的采样和分析测定,圆满完成预定目标。

    生物生态与地质项目同样在白令海取得了采样大丰收。叶绿素和初级生产力项目、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底栖生物、游泳动物等,均采集到丰富的样品。考察队还采集到长3.16米的重力柱状海底沉积物样品。这是我国在白令海取得的最长柱样,有助于对白令海过去气候变化及其生态响应进行研究。

    初步分析结果还显示,白令海调查区海域总体生物量和生产力比以往的调查偏低。白令海深海调查区浮游动物优势种群依次为桡足类、端足类和水母;海峡区的优势种群依次为端足类、桡足类、毛额类、翼足类等。

    此次调查中底拖网所获生物120多种,优势种群为棘皮动物中的蛇尾和海星,甲壳动物中的蜘蛛蟹和寄居蟹,以及软体动物中的螺类。底栖动物区域性分布明显,深水站位大型蜘蛛蟹较多,陆架区优势种群为蛇尾和小型蜘蛛蟹。底拖网还首次采集到巨型海鞘和环节动物中的蛭类样品。

    考察队领队吴军表示,考察队下一阶段将进入北冰洋作业区,考察任务将更加艰巨。不仅观测站点密集,还增加了以海冰为平台的观测内容,启用的考察设备更多、手段更加多样化,北冰洋变幻莫测的天气将使考察环境更加恶劣。全体考察队员将继续发扬团结协作、艰苦拼搏的精神,开展立足岗位的“争先创优”活动,同时继续强化安全意识,注意劳逸结合,争取早日取得北极考察的全面胜利。

 
 
 相关链接
· 我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从厦门出征
· 中国北极科考队20日进入北极地区开展北冰洋科考
· 我国北极科考队在白令海拖上近1吨底栖生物
· 中国北极科考队进入北极圈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