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驾车案、邓玉娇案等热点案件写入法院年度报告
新华社北京7月13日电(记者杨维汉、贾楠)翻阅最高人民法院13日发布的《人民法院工作年度报告(2009年)》,孙伟铭醉酒驾车案、习水公职人员嫖宿幼女案、湖北巴东邓玉娇案等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案件也写入其中。
“加强刑事审判工作,保障社会稳定,报告中体现法院妥善审理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案件,也是回应社会关切,增强司法公信的重要内容。”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说。
报告介绍,2009年,成都、南京、杭州等地连续发生醉酒驾车肇事重大案件,相关人民法院在坚持依法公正审判的同时,及时向社会通报案件审判情况,认真对待舆论质疑,耐心做好释法答疑工作。
报告介绍,为统一法律适用标准,确保此类案件的审判质量,2009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醉酒驾车犯罪法律适用问题的意见》,并公布了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和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分别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醉酒驾车致多人伤亡的成都市孙伟铭和佛山市黎景全无期徒刑两起醉酒驾车犯罪典型案例,具体指导人民法院对此类案件的审判,遏制了酒后和醉酒驾车犯罪的多发、高发态势,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此外,报告显示,最高人民法院还监督指导相关人民法院依法公正审理了贵州习水公职人员嫖宿幼女案、湖北巴东邓玉娇故意杀人案等一批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报告还介绍了法院妥善处理社会影响较大案件的情况。比如,依法审判拉萨“3·14”事件、乌鲁木齐“7·5”事件所涉刑事犯罪案件,有力打击分裂势力和暴力犯罪分子。人民法院坚持打击极少数,团结、教育、争取大多数,严格依法办案,对少数首要分子和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骨干分子,依法予以严惩,对情节较轻的参与人员,依法从轻、减轻或免予刑事处罚或者不予追究刑事责任,有力打击和震慑了境内外分裂分子,赢得了包括西藏和新疆各族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维护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2009年各级法院依法惩处环境资源犯罪
新华社北京7月13日电(记者陈菲、贾楠)最高人民法院13日公布的《人民法院工作年度报告(2009年)》指出,2009年各级人民法院依法审判破坏环境资源保护案件,坚决遏制环境资源犯罪的蔓延。
报告指出,2009年,各级人民法院新收环境资源犯罪案件10767件,其中盗伐林木案件3724件,滥伐林木案件3176件,非法占用农用地案件1027件,此三类案件约占环境资源犯罪案件的五分之四。
报告显示,2009年,重大环境污染案件、非法采矿案件和非法收购、运输、加工、出售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制品案件增长迅猛,同比分别增长70%、42.14%和38.67%。
2009年8月,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人民法院以投放危险物质罪判处盐城市“2·20”特大水污染事件被告人胡文标有期徒刑十年。
这一案例收入了《人民法院工作年度报告(2009)》。这是人民法院首次对故意违规排放污染物,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被告人,依法以投放危险物质罪追究刑事责任。
最高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这对于从严惩治环境资源犯罪,进一步加强对环境资源的司法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将“民间智慧”引入司法
去年我国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案件63万多件
新华社北京7月13日电(记者陈菲、杨维汉)最高人民法院13日公布的《人民法院工作年度报告(2009年)》显示,2009年,全国人民陪审员数量由5.7万人增加到7.7万人,全年参与审判案件63.2万件,同比上升25.1%。
陪审员制度改革是最高人民法院继续推进司法体制机制改革的一项司法改革任务。报告显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实施以来,最高人民法院积极推进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发布《关于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若干问题的规定》,扩大人民陪审员的选任,明确其审判案件的范围。
报告指出,各级人民法院高度重视人民陪审员在社会矛盾化解方面的独特优势,努力将“民间智慧”引入司法,积极发挥人民群众在解决社会矛盾纠纷方面的主力作用。
最高法院首次发布人民法院工作年度报告
新华社北京7月13日电(记者杨维汉、陈菲)最高人民法院1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人民法院工作年度报告(2009年)》。据了解,这是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发布法院工作年度报告,今后将每年发布。
报告共分为前言、抓好执法办案第一要务、确立科学发展工作方针、加强法院基层基础建设、建设高素质的法院队伍、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推进司法体制机制改革等部分。
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孙军工说,新时期的人民法院工作,是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实践,是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重要方面,是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和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并取得辉煌成就的一个缩影。编撰年度报告,能够着重彰显人民法院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胡云腾介绍,每年全国“两会”期间,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会作工作报告,而现在发布的年度报告与“两会”法院工作报告一脉相承,基本精神和主要体例框架保持一致,主要通过更具体的事例、更丰富的数据,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社会更加全面地披露人民法院2009年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报告的发布也是社会各界了解人民法院工作的一个窗口,也是研究我国司法进步的重要资源。
报告全面展示了法院以执法办案为第一要务的工作业绩。报告显示: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3318件,审结11749件,同比分别上升26.20%和52.09%。
孙军工介绍,报告从民事审判、刑事审判、行政审判、执行工作、立案信访五个角度深入阐释了各级法院立足本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依法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审判职责,公正高效审理各类案件,坚决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报告系统介绍了人民法院从创新法院管理、维护司法权威、促进科学发展三个角度,全面阐述了人民法院“从严治院、公信立院、科技强院”的工作方针。
孙军工说,“2009年的实践证明,人民法院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党和国家大局的新要求、人民群众对司法需求的新期待、自身面临的新挑战,能够解决好更好地服务科学发展、更好地实现自身科学发展这一重大问题。”
同时,报告深入阐述了人民法院注重基层基础建设的生动实践,全面介绍了人民法院加强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全面展示了人民法院反腐倡廉各项工作取得的新进展。
人民法院推进司法体制机制改革也是报告的一个亮点。报告从优化人民法院职权配置、推进量刑规范化改革、健全司法为民工作机制三个方面,集中展示了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构建符合国情的调判结合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民意沟通表达机制等人民法院在推进司法体制机制改革过程中所取得的11项重大成果。
最高人民法院今后每年都将发布《人民法院工作年度报告》,向社会各界通报一年来人民法院各项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在报告发布之后,最高人民法院也将认真听取社会各界对报告编撰及发布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努力查找问题和不足之处,以便更好地落实司法公开原则,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
去年我国法官平均每人审执结55件案子
新华社北京7月13日电(记者陈菲、杨维汉)最高人民法院13日公布的《人民法院工作年度报告(2009年)》中一份图表引人关注。这个“2005年——2009年审执结案件数量与法官人数走势图”显示,2005年,全国18.9万法官审执结案件837万件,到了2009年,全国19万法官审执结案件达到了1054万件。
与庞大的案件审执结数量相比,报告传递出一个信息:2009年,“19万法官”对应着“1054万案件”。这意味着去年我国法官平均每人要审执结55件案件。
报告统计显示,2009年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1378875件,审执结10544736件。自2005年以来,案件量年均递增5.95%。同时,报告指出,基层的审判任务更为繁重,面临困难更多,有的基层法院人均年结案高达280多件,“案多人少”问题突出。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胡云腾说,在社会矛盾增多、法院压力增大的背景下,人民法院建立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纠纷解决机制,坚持专门机关审判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积极探索立案调解、委托调解等诉讼调解的新方式,着力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工作体系建设,努力把各类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在基层和初始阶段,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面对如此繁重的工作任务,法院如何应对“诉讼爆炸”、保证案件审判质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
报告显示,2009年各级人民法院严格公正司法,严把案件质量关,要求每一位法官都牢固树立案件质量意识,确保所办案件赢得当事人和社会的信任,经得起历史检验。2009年,各级法院各类案件一审上诉率为25.95%,二审改判率为2.96%,人民法院公正效率指标比上年增加0.16。
例如,江苏法院通过建立科学的案件质量监督管理机制,突出评查导向,将定分止争、案结事了作为评价案件质量的重要标准,将和解息诉、法律释明、工作作风等情况纳入案件质量评查范围,将评查与评优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效率。
在确保办案质量的前提下,报告还显示,2009年,各级人民法院还在提高办案效率上下功夫。通过理顺审判流程,加快案件流转;推行繁简分流,缩短办案周期;建立有效的审限跟踪管理机制,杜绝人为拖延办案,确保绝大多数案件在审限内结案,实现均衡结案的良性循环。2009年,各级人民法院审理各类一审案件简易程序适用率达到64.79%,有效减轻了当事人的诉讼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