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7月1日电(记者 田建军 熊金超)随着7月1日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我国首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武(汉)广(州)高铁运营已半年。高速度、大运能的现代化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沿线鄂、湘、粤3省经济联系与融合,形成了一个“3小时经济圈”。
“3小时经济圈”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沿线旅游热的升温。据武汉市旅游局统计显示,武广高铁开通后的第一个元旦,武汉接待广东团队50多个,游客2600多名,比上年同期增长20%。春节黄金周期间,外地游客同比增长187%,海外游客增长75%,其中高铁给武汉送来广东游客超过5万人次,团队游客突破2万人次。黄鹤楼公园、辛亥革命纪念馆等景区接待量同比分别增长95%和79%,其中高铁游客占景区接待总量的65%-75%。
武汉春秋旅行社总经理齐心说,武广高铁开通至今,岭南游客的增量相当大,该社已接待了近3000人,“这是我社去年一年接待岭南游客的总和”。
据统计,自2009年12月26日正式开通运营以来,武广高铁已经安全开行“和谐号”动车组11700多列,累计发送旅客900余万人次,上座率稳步上升。
武汉铁路局客运处处长戴江南说,在缓解京广铁路武广段客运压力的同时,武广高铁也为客货分线运输创造了条件,使货运能力得到进一步释放。今年春运,武汉铁路春运共完成货物运输1063万吨,同比增长22.8%,首次实现客货运输“两翼齐飞”。
近年来,随着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转移,湖南、湖北率先成为了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桥头堡”。武广高铁的开通,大大地加快这一进程,促进了“3小时经济圈”的形成,鄂、湘、粤3省经济交往日益密切与频繁。
早在武广高铁开通运营之前,广州与武汉两市就已研究制定了以武广高铁为契机促进产业转移的政策措施,确定了首批24个项目,总投资117.6亿元,其中广州投资63.37亿元。
湖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匡绪辉说,武广高铁北起武汉,南至广州,一头连着珠江三角洲,一头伸进长江腹地,沿线分布湖北、湖南、广东3省20多个城市,其强大的经济辐射作用,将直接拉动沿海产业加速向内地进发,促进“3小时经济圈”的经济融合和发展,有望带动形成一个千亿元产业。
全长1068.6公里的武广高铁,位于湖北、湖南、广东三省境内,北起武汉站,途经咸宁、岳阳、长沙、株洲、衡阳、郴州、韶关、清远等市,南到广州南站,设计运营时速350公里,是世界上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铁路。2009年12月26日,武广高铁正式投入运营,武汉到广州的时间由此前的10个小时大大缩短为3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