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6月以来,在洛阳中信重工工作了27年的8级镗工张师傅十分高兴,经过工资集体协商,他的基本工资从770元涨到了970元,技能工资从300元涨到了900元,绩效工资涨到千元左右。这是河南省职工工资增长的一个缩影,河南省总工会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该省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企业职工工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未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企业职工。
“职工劳动和报酬要与企业效益增长相适应,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有效激发和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增强职工就业的稳定性,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河南省总工会常务副主席桑金科介绍,今年3月举行全省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以来,各地新增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有8000多家,总数由去年的3.2万家达到目前的4万家,近七成企业开展了工资集体协商,使全省平均要约率达到了70%,多个地市还将其纳入到绩效考核。
新乡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全市今年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要达到85%、职工工资每年增长不低于10%,并将工资集体协商列入《新乡市民生保障提升工程三年计划》,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目标,并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漯河市将推进区域和行业工资集体协商作为重点,明确各县区工会主席为第一责任人,加大县区、乡镇工作力度,全市的工资集体协商、签订协议率达到了90%以上。安阳市把要约率和签约率均达到70%、覆盖职工80%作为硬性指标,对各县区、产业工会,直属基层工会进行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如今在郑州,工资集体协商不仅是创建和谐企业的必备条件,同时也列入各地工会评优评先的条件之一。在该市职工人数最多的郑州铁路局,合同履约率和兑现满意率始终保持在100%和95%以上,职工收入增长保持在10%以上。
为使各地工资协商能有所参照并落到实处,河南省政府已着手建立健全企业年度工资指导线、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发布制度,以指导企业在生产发展及经济效益提高的基础上,合理增加职工工资。
目前,河南全省各地把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作为保障民生的重点工作,在对象上,突出解决一线职工工资问题;在内容上,把工资水平、奖金分配、福利补贴等作为协商重点;在形式上,通过区域性和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形式,对企业规模较小、不能单独进行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进行有效覆盖,逐渐形成了政府主导、工会力推、社会联动的推进格局。(通讯员余嘉熙 李承锦 记者肖树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