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6月10日电(记者陈先锋)为缩小城乡和贫富差距,广东省开展“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扶贫开发工作,力争从2009年开始用3年时间助3409个贫困村基本改变落后面貌。目前,扶贫取得初步成效。
这是记者10日在广东省韶关市召开的广东省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现场会获得的消息。
据了解,目前广东贫富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突出。2007年珠江三角洲人均GDP相当于山区的4.4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00年的2.67:l(以农民纯收入为1)扩大为2008年的3.08:1。贫困面还比较大,相对贫困和没有稳定脱贫的人口还有逾300万人,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5%,有扶贫开发重点村3409个。
针对这种情况,广东省2009年作出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工作部署。从2009年开始,用3年时间对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的3409个贫困村,以及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含1500元)以下的农户,通过实施“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等综合扶贫措施,确保有80%以上被帮扶的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基本实现稳定脱贫;确保被帮扶的贫困村基本改变落后面貌。
“目前,各定点帮扶单位已经派出帮扶工作组进驻贫困村,积极开展帮扶工作。”广东省副省长李容根说,目前3409个贫困村,广东已经有3263个帮扶单位派驻帮扶工作组到顶点帮扶村开展工作,占95.7%,驻村干部达到8533人。其中粤东西北14个经济欠发达市负责的2002个贫困村,已有1868个村进驻帮扶工作组,占93.3%。珠三角7个经济发达市负责的1160个贫困村,已100%进驻帮扶工作组。
同时,为加速脱掉“穷帽子”,广东省政府已筹措财政专项扶持资金7亿元,专门用于14个市负责的2002个贫困村的扶贫投入。同时,在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上作出了积极探索,其中珠海市动员企业筹资和社会捐资1000多万元,组织280名贫困农村劳动力到珠海就业等。
目前,广东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工作进展顺利,已见成效。其中,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通过扶持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已经带动2100多贫困户种植蔬菜、油茶等绿色食品5800多亩,建成了1万亩黄烟和7万亩蔬菜产业带,贫困农户收入增幅明显。
“不过,广东扶贫开发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在具体工作中,有的扶贫单位只注重给钱给物或基础设施建设,忽视了以农业产业化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一些地方和部门帮扶措施针对性不够强,创新的办法不多。”李容根说。
广东省相关领导还表示,未来,广东省将群策群力,推动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向纵深发展,“号”准脱贫致富的“脉”,找准症结,开好方子,努力帮助贫困群众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同时,以即将于6月30日开展的“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为契机,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