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清晨,距玉树县结古镇60公里远的雁口山垭口大雪纷纷。风雪中,养路工人橘红色的衣服格外鲜艳,一辆辆救灾车辆从他们身边驶过。
往里行去,震后的痕迹依然可见,但生活还要继续。清晨的扎曲河两岸升起袅袅炊烟,帐篷学校里传出琅琅书声……经历了苦难的玉树人民知道,自己不是孤军奋战,那些在地震中帮助自己渡过难关的人是最可依靠的力量、最可依偎的温暖。
那一刻,心是力量的源泉
山崩地裂的那一刻,结古镇甘达村,60岁的党支部书记叶青一家7口被埋在倒塌的房屋下面。在儿女的帮助下,叶青从废墟中爬了出来。此时,他的三根肋骨被砸折,相伴几十年的妻子离他而去。
忍受着心的悲痛和身的伤痛,叶青在废墟上站了起来,他想到了求援,可是手机无信号、道路已中断。
心是力量的源泉。这一刻,他只能靠自己,靠自己30年的坚定党性。在自我和大家之间,在大灾大难面前,选择后者即是英雄。
叶青迅速组织伤情较轻的党员干部和群众组成救援小组,第一时间展开救援行动。没有任何搜救工具,就靠一双双手在废墟中刨挖……
114名被埋群众在第一天成功得救。
第二天天刚亮,叶青无暇顾及亲人后事,在子女的搀扶下,指挥转移重症病人。由于行动迅速,赢得了救治的最佳时间,百余名群众的生命得到挽救。
几天下来,尽管身体已极度疲惫、疼痛难忍,但他仍坚持到救灾物资分发点,主持分发救灾物资。村民尕青说:“叶书记是个好人,天底下最好的人,群众相信他、支持他,村里的事情有他去处理,群众才会放心。”
各项救灾物资井然有序地分发到群众手中,可叶青能站立的时间却越来越短促。大家都劝他赶紧去治疗,他却迟迟不肯去。他说:“没什么,慢慢会好的。”直到4月24日,他才被强行送去医院。
5月9日,进入震后的甘达村,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面在废墟上迎风飘扬的旗帜。旁边,刚刚出院的叶青忙碌着。他正在召集全体村民讨论灾后的生活安置和灾后重建问题。
心灵是坚强的依托。这位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老支书,指着胸前鲜红的共产党员胸牌平静地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直面灾难,中国共产党人用坚强的臂膀托起希望。
玉树县结古镇党委书记尼玛扎西拄着拐杖,一只脚穿着旅游鞋,另一只化脓的脚拖着凉鞋,一瘸一拐地为灾区群众来回奔波,不时鼓励大家:“有党和政府在,一定能够渡过难关、重建家园!”
墙倒屋塌的那一刻,尼玛扎西和妻子冲出房屋,却不幸被掉下的玻璃击中,血流一地。心里一直念着灾情的他不顾劝阻,简单处理伤口后,赶紧打电话召集全镇100多名干部开会,布置抗震救灾工作。
每个村社都成立临时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组建的11个地震救援队和地震救灾应急队,迅速展开自救、发放物资。在他及时果断的指挥下,结古镇新寨村立即成立了由1500名队员组成的救援队,带着各种救援工具开展自救工作,仅仅两天一夜时间,新寨村被埋人员全部找到,随后又转入邻村紧张救援。
地震发生后的56个多小时里,尼玛扎西仅仅休息了不足4个小时,因为过度劳累和走路太多,脚上的伤口化脓,他却默默地坚持、坚持、再坚持……
像尼玛扎西一样,灾难面前,千千万万共产党员与人民心心相系、手手相挽。在化为废墟的村庄里,在夷为平地的家园上,一面面鲜红的旗帜迎风飘展,一个个奔忙的身影舍生忘死,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受灾群众在困境中跋涉、在逆境中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