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区党员“亮身份” 群众身边“贴心人”
——青海基层党组织抗震救灾见闻
新华社青海玉树4月28日电(记者 陈钢、张先国、吕雪莉)在玉树灾区,处处可以看到随风飘扬的党旗、国旗,还有醒目的共产党员胸牌,为满目疮痍的灾区增添了一抹独特的亮色,给受灾群众带来了信心和希望。
玉树地震发生后,灾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通过“亮明身份”,树立形象,接受监督,成为受灾群众的“贴心人”。
“看到旗帜,就知道党和政府会管我们的”
玉树地震发生以后,青海省委组织部安排党员干部立即投入抢险救灾的同时,14日连夜购买和赶制310面党旗、100面国旗和330面印有“党员突击队”“党员救援队”等标志的红旗,于15日一大早送往灾区。青海省委书记强卫还为曲麻莱县“党员突击队”举行了庄严的授旗仪式。
青海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齐玉说,大灾面前,群众容易感到悲伤和无望,我们应该首先给他们以信心,由此想到了旗帜的力量。有了这些旗帜,可以帮助各抢险救援队伍把形象亮出来,让灾区群众感受到党组织的强大力量,感受到党员干部队伍是一支最值得信赖的队伍,感受到党和政府就在自己身边。
齐玉4月25日到玉树县甘达村,看望一位藏族老大娘时,指着帐篷边的党旗问她:“你看到党旗挂起来有什么感想?”老人当时动情地说:“看到旗帜,就知道党和政府会管我们的,我们就不会没饭吃、没地方住了。”
截至目前,青海省委组织部共为灾区购买、运送各类旗帜1826面,随着一面面鲜红的旗帜迎风飘扬,极大地鼓舞凝聚了人心,增强了灾区群众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挂牌党员成为灾区群众贴心人
25日下午,记者在玉树州体育场看到一位干部正在忙碌,他胸前红色的“共产党员”标识牌十分醒目。这位名叫桑培的共产党员告诉记者,他所在的玉树县安冲乡布容村160户人家全部受灾,一些人还没有领到帐篷,他这几天正在找民政部门为村民争取尽快发放帐篷。27日下午,胸前挂着“共产党员”标识牌的尕玛文索正在结古镇扎西达通村为群众发放救灾物资,他说:“有了这个标识,群众信任,自己也得更加努力做好工作。”
为灾区共产党员“挂牌”,是青海组织部门“亮明身份机制”的另一项重点工作。为了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抗震救灾中亮明身份、树立形象、有效发挥作用,同时也便于群众监督,青海省委组织部统一制作了3500个“共产党员”标识牌,发放到灾区基层党员中,激励他们带领灾区群众抗震救灾,成为灾后重建的“主心骨”和“贴心人”。
与此同时,青海组织部门还实施了一项为灾区临时居住点“挂牌”的行动。针对受灾干部群众今后一段时期内将集中居住在统一搭建的救灾安置点内,形成集中连片的帐篷社区这一实际,组织部门及时作出建立“帐篷社区党支部”的决定,一方面充分发挥原有村、社区党组织的作用,同时组建“帐篷社区”临时党支部,现已组建21个。
目前,这些临时党支部已配好领导班子,扎实有序地开展社区日常管理、群众生活安排、救灾物资发放、重建项目落实、维护社会秩序等工作。青海省委组织部已统一制作发放了255个“帐篷社区党支部”“帐篷社区工作站”标识牌。
98名积极分子抗震救灾一线入党
亮明身份是形象,扎实救灾是根本。为了适应救灾需要,青海组织部门想方设法充实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为抗震救灾做好组织保障。
针对救灾任务繁重,一线干部力量不足的实际,青海省委组织部紧急从非受灾地区和省直机关、企事业单位抽调60名县处级党员后备干部,于18日赶赴灾区,并分配到19个救灾片区,开展抢救群众财产、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以及帮助加强党组织建设工作。
为了便于省内外各抢险救援单位有效开展救援工作,青海省委组织部会同玉树州委组织部在当地挑选了32名懂藏汉“双语”的干部,配备到各抢险救灾队伍中,开展联系服务群众工作。
记者在玉树灾区采访了解到,生死关头,广大共产党员舍己为人、践行宗旨、彰显党性,涌现了一批先进模范。西宁市消防支队队长李海峰在救援过程中被液化气瓶爆炸炸伤,依旧坚持抢挖被埋群众;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布周才仁不顾家人安危,立即组织学校教师开展抢险救援,全校200多名师生全部安全转移;曲麻莱县卫生局局长郭卓玛带领医疗队急赴灾区开展救治工作,在身体极为虚弱的情况下,为受灾群众献血,挽救了一对母女的性命……
共产党员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激励着广大群众,一些人纷纷递交入党申请书,以实际行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截至4月26日,灾区已有98名积极分子一线入党。
为适应灾后重建繁重任务的需要,青海省委组织部已经研究提出了玉树州干部配备补充的建议方案,下一步计划采取从抗震救灾一线提拔、定期挂职支援、全州范围内调配等方式进一步加强一线干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