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忘不了,生命中的这一次相拥
--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获救工人与家人首次相见

4月9日,在太原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家岭矿难获救工人湖北籍的魏合荣与女儿和岳母见面。新华社记者 任正来 摄
新华社太原4月9日电 他们相互拥抱,紧紧拉住对方的手,哽咽着,久久没有开口说一句话。泪水在他们的眼眶中打了几次圈,最后还是忍不住掉了下来。
这是4月9日上午,两名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救治的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获救工人与亲人相见的一幕。
因为妻子有病在家,48岁的湖北襄樊籍获救工人魏合荣等来了从老家专程赶来的女儿和岳母。岳母轻轻抚摸着魏合荣的胸口,哽咽着说不出一句话,女儿魏然紧紧拉住父亲的手,问他身体恢复得怎么样。
经过8天的煎熬,魏合荣于4月5日获救出井,6日转到山医大二院接受治疗。禁不住连日来的挂念,他问岳母和女儿,家里都好吗?
父女二人轻声细语地说着家乡话。过了几分钟,女儿忽然想起来,弯下腰去给爸爸穿上鞋。魏合荣在女儿的搀扶下,下地走了几步,欣慰地笑了。
魏合荣的岳母告诉记者,除了女婿,她的儿子也在此次获救工人之列,现在另外一所医院接受救治。很快,老人就将与儿子见上面了。
35岁的山西阳城籍获救工人梁进军等来了自己的未婚妻、哥哥、嫂子。身材娇小的未婚妻与梁进军久久相拥,牵手,凝视,两人的脸贴得很近。
梁进军的未婚妻告诉记者,之前他们已经通过电话,但是今天相见,她还是高兴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他们相互聊着家里的事,两人一脸幸福的笑容,被一旁的摄影记者定格成永恒。
听说两人打算今年“五一”举行婚礼,在场众人一起鼓掌,为他们祝福。
看到这一幕,梁进军的嫂子流下了眼泪,哥哥梁军虎说,“见到弟弟就放心了。”
亲人们还在聊着什么,很多媒体工作者和医护人员都悄悄离开了,病房的门不知被谁轻轻掩上,病房里只留下了获救工人和他们的家人……
这一刻,应该属于他们。
山医大二院党委书记李汝德说,下午医院还将安排4名获救工人与家人见面。未来几天里,医院将根据获救工人的生理和心理恢复情况,陆续安排他们跟家人见面。
记者了解到,在此之前,60名转诊太原的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获救工人已与家人取得联系。9日开始,获救工人可以稍微吃一些非流质食物了。卫生部专家每天都会与山西三所医院专家组一起讨论,针对获救工人的病情,调整下一步的救治方案。
特写:“尽快把被困弟兄救出来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新华社山西乡宁4月9日电 “用最短时间、尽最大努力把被困弟兄救出来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尽管已连续作战11天,负责1号搜救区攻坚的西山煤电集团副总经理郭福忠说出这段话时仍是坚定有力。
西山煤电集团救援队伍达500多人,是山西焦煤集团四支救援队伍之一。接到救援命令后,他们于3月28日下午即赶到王家岭煤矿“3·28”事故现场,在最后阶段负责1号搜救区的排水搜救。
郭福忠说:“1号搜救区是透水区,也是救援的困难区和关键区。指挥部和外界非常关注,我们在现场更是着急。”
郭福忠和他的救援队伍遇到的困难难以想像。最大的困难是水量比预计要大得多。原来预计1号搜救区总深度为790米到800米,但现在看来,实际深度要比这长。原预计水量为1.5万立方米,然而现在已排出3万多立方米,水位斜长仅下降140多米,下降的并不明显。这说明,巷道与老空区连通口很大,老空区的连通区也很宽。
现场的作业环境也很恶劣。郭福忠说:“巷道里的杂物非常多。有锚杆、绞车、皮带、铁网,还堆积了六七辆矿车,而断面只有5米宽。”
随着排水量的增多,救援工人需要频繁地向巷道深处转移水泵、延长管道。七八百公斤重的水泵和两三百公斤重的管道在路面空地上转移都很费劲,更别说在狭窄的水面下了。
“救援队的小伙子们只能穿上雨裤,跳进齐腰深的冰冷的水里,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抬着,一点一点往下挪。”郭福忠说,“井下巷道还非常滑,很多队员都摔倒在水里。”
横在郭福忠和他的队员面前的,还有经过涌水冲击和长时间浸泡后,极易出现漏顶危险的巷道。再往下走,还有可能遇到老空区溢出的有毒有害气体。
究竟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瓦斯,还是硫化氢,目前还不得而知,但只要遇上,都会对救援人员的生命产生威胁。郭福忠说:“现在我们都是冒着生命危险在1号搜救区抢险。”
然而,比救援队员更危险的,是那些已经在灾区困了超过12天的工人。9日上午从事故抢险指挥部传来消息,抢险救援人员在一号搜救区又找到2具遇难者的遗体,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遇难人数上升至25人。目前仍有13名工人被困井下,抢险救援队伍正在加紧搜救。
“我也是个煤矿工人,对此感同身受。”郭福忠说。
在生命的尊严面前,抢险已经没有退路。事故抢险救援指挥部表示,要坚定信心、抱定信念,牢记“千方百计、争分夺秒、全力以赴”12个字,继续加大排水、搜索、救人力度。
排水、排水、再排水!救人、救人、再救人!为了井下的被困兄弟,郭福忠和他的队员仍在毫不松懈地努力着。